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46篇
  免费   1519篇
  国内免费   6849篇
教育   83799篇
科学研究   6996篇
各国文化   109篇
体育   63257篇
综合类   17308篇
文化理论   235篇
信息传播   4410篇
  2024年   708篇
  2023年   2350篇
  2022年   1360篇
  2021年   2424篇
  2020年   3313篇
  2019年   2725篇
  2018年   1836篇
  2017年   3604篇
  2016年   3832篇
  2015年   5757篇
  2014年   11964篇
  2013年   11491篇
  2012年   13784篇
  2011年   14826篇
  2010年   13179篇
  2009年   12980篇
  2008年   12538篇
  2007年   10291篇
  2006年   8569篇
  2005年   7388篇
  2004年   6555篇
  2003年   5551篇
  2002年   5399篇
  2001年   4059篇
  2000年   3852篇
  1999年   1658篇
  1998年   1108篇
  1997年   789篇
  1996年   615篇
  1995年   454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幼儿批判性思维发展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通过对幼儿阶段有无批判性思维、发展幼儿批判性思维是否违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发展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可能范围进行澄清和追问,论证幼儿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通过满足现实需求、促进幼儿整合发展、获得有意义知识、转变教育观和儿童观四个方面论证幼儿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2.
青少年体育健康问题上升国家战略高度。“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是一个在青少年体育领域内,由“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综合而成的全新概念,学界还未深入探讨与挖掘。充分结合“健康管理”理论,基于对“青少年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归纳“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内涵与特征。概念特征包括:“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核心供给主体;健康医疗等事业、非营利性机构是重要支撑;始终强调青少年受众被动接受“体育健康促进”与主动应用“体育健康素养”相结合;供给产品具有“纯公共物品”性质,公共财政补贴是解决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矛盾关键方式;“互联网虚拟社区”是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技术基础与激励条件。最后,基于概念属性展望“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的未来研究趋势,包括:开发“运动干预”“心理调试”和“营养膳食”三维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学校”“社区”“医疗部门”“健康管理机构”和“家庭”的协同供给机制;深度开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联赛体系”营造“体育健康素养培育”空间;实现“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均等化局限,以及加快“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建设,破解公共服务资源闲置问题。  相似文献   
33.
张蕊 《科教文汇》2020,(13):151-152
本研究采用表现性评价,对x幼儿园大班一个班级39名幼儿进行为期一年的发展性评价,在真实情境中对幼儿的发展状况作出连续性评价,获悉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同时对评价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34.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体育专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新时代体育人才成为了热点话题。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体育人才培养实现路径,希望对高职院校餉体育人才培养提出值得借鉴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5.
表征是一种心理学概念,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就是象征手段的运用。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绘画可以直奔主题,内容与主题紧密相连;可以抓住关键元素,且表征形式丰富多样;作品独具创意,虽然形式以二维模式为主,但也具备三维雏形。  相似文献   
36.
分析了体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及其特点,探讨了该学科的薄弱之处,通过学科在国际上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我国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定位进行思考。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具有综合性、跨学科和反思性研究的学科特色,当前中国体育人类学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理顺与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构建学科方法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着眼于学以致用的应用趋向,为体育学在社会实践的融合应用中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37.
《考试周刊》2020,(49):118-119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情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如何有效的应用体育课堂教学,改善中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倍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体育课堂现状的分析,从课堂游戏设计及课堂游戏实际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8.
正义是普世的价值尺度与公共话语,是物品分配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新时代分配正义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西方分配正义的理论反思为起点,以马克思分配正义为实践基础,是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正义论视角,准确把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原则与目标,分析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供给体制失衡、政策供给乏力、地域差异配置等非正义的现实困境。通过坚持人民本位的配置理念、夯实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构建公平正义的配置市场、建立健全监督与保障机制等路径来优化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实现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39.
在我国体育事业中高中体育特长生是不可或缺的后备人才。并且在高中学校中体育特长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因此,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成为高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体育教学和训练是相互统一和联系的,但是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主要是具体的目标和方式方法的不同.对于教学来说,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战术等,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在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提高他们的技能、技术和战术水平.由于两者的任务不同,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统一进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