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篇
教育   440篇
科学研究   18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较难的一个学生实验。要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首先要知道电流表的三个主要参数: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最大值时的电流,称为满偏电流 I_g,即为允许通过电流表的最大电流,可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出;电流表内阻 R_g,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出;满偏时电流表两端的压降称为满偏电压 U_g,三者之间的关系是:U_g=L_g×R_g。该实验首先需要测出 R_g,方能进行电表的改装。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测量 R_g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2.
《青海科技》2016,(4):42-44
正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电池、配套设施、商业化,被称为拉动新能源客车发展的"三驾马车"。电池技术更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世界各国均在大力研发电池技术,而单体大容量电池便是一个热门方向。单体大容量电池是趋势2014年11月12日,在第十二届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上,单体超大容量500AH锂电池纯电动大巴的全球首发,得到了客车和创新两项大奖,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3.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是高中物理中比较重要的电学实验,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实验之所以能够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是因为它本身是一个综合问题,既能较好地考查考生对恒定电流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诸能力的思维发散性及敏锐性.该实验具有实用性、方法多样性,有较大的创新空间.本文就近几年关于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实验的创新设计加以归类整理,供同学们高考实验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54.
电流表的内阻和量程都很小,无法用伏安法直接测量,教材中是用半偏法来测量电流表内阻的。但是半偏法在实验原理上存在着误差,因此在许多杂志上介绍了各种测量电流表内阻的方法,来消除实验原理上存在的误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有些方法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本文分析了这些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55.
1实验器材稳定学生电源、一块待测电压表,两个固定电阻(R1=400Ω,R2=550Ω),一个电阻箱(只能用×100Ω档)电源E、开关两个、坐标纸。2实验处理2·1半偏法:如图1(半偏法电路图)图1半偏法电路图此方法要求电阻箱必须是连续变化的。2·2伏安法测电阻:因本实验中没有电流表,有电压表和电阻箱,可以用下面方法:如图2(伏安法测电阻)图2伏安法测电阻因本实验有学生稳压电源,总电源电压是不变的。当电阻箱电阻为R1时,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1;当电阻箱电阻为R2时,读出电压的读数U2,利用公式U1+R1U1Rg=U2+R2U2Rg(电压表的内阻为Rg)…………………  相似文献   
56.
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选用安培表内接法,现从误差角度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7.
伏安法测电阻中消除内阻RA、Rv影响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伏安法测电阻,方法简便、直观,但存在电表的接入误差,使测量的准确度不高,本文就RA、Rv对测量值的影响作一些讨论,从理论上修正、从方法上消除RA、Rv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李小莲 《中学理科》2006,(10):57-57
题: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V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量程2V,内阻约为4KΩ);电流表mA(量程1.2mA,内阻约为50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为2.4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1=4000Ω,R2=10000Ω,R3=15000Ω;电键S及导线若干。  相似文献   
59.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4年第5期《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多用电表的内阻》一文对欧姆表内阻的构成提出了疑问。其问题如下:"如果是×1"档,表盘中央对应数据是40,此档对应的内阻即为40×1Ω,如果是"×10"档,此档对应的内阻即为40×10Ω。也就是说,倍率大的档位对应的内阻肯定大,倍率小的档位对应的内肯定位小。可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小倍率档换成大信率档,短接调零前却发现指针竟然偏右,即在原来零刻度线的右方,也就是说,此时的电流值比使用小倍率档时对应的满偏电流还要大,好像是此时的内阻更小了一样,难道倍率高档的内阻大是依赖调零电阻调节的吗?"  相似文献   
60.
胡尊山 《物理教师》2003,24(8):24-24
在《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2000年12月第2版)学生实验五“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中,测定电流表的内阻r_g所用的方法是半偏法,实验电路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