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95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专家学者研讨国际金融危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近日在京召开了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十多位理论工作者参加的金融问题研讨会.会议就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危害及应对之策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42.
马克思将意识形态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来使用,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形式的一部分,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43.
深化教育学理论有待于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对这对关系的探讨,涉及到对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反思。哲学教科书的思维直接影响了教育学的思维。对应用说与无人的教育学和抬高认识论与教育学缺少本体论基础两种状态的探讨,涉及到关于传统哲学教科书对教育学影响的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理解教育的生活世界——为教育学奠定生存论的本体论基础,是今天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4.
材料解析题-1989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史料分析题”。这种题型,在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着眼于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阅读和分析原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历史结论的能力。这种题型源于历史教材,又高于历史教材。如果单纯从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看,可以说它超“纲”超“本”。  相似文献   
145.
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的崇高理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创立,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把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奠定在科学基础之上.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公正观:以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为根本内容、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以历史必然性为现实根据、以长期实践为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46.
通过深入解读《论历史概念》(包括"补遗")这部作品,力图挖掘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思考历史的独特方式:一种基于辩证意象的理解。而且,本雅明的思想正是在这种辩证意象式的历史哲学中发生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弥塞亚(救世)主义的"相遇"与交织。实际上,在笔者看来,这一"相遇"正是出自思想家本人对激进革命的承诺与期待。此外,本雅明在这种历史的辩证意象语境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发,也是本文着力考察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变化,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8.
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因其历史性常常被解读为相对概念,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又具有深刻的伦理倾向性。这一矛盾带来了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是否存在的讨论。论证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存在,可以从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与传统道德哲学的关系、马克思理论中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及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哲学的关系这三重关系入手进行追问,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发生及学理存在作出考察。同时,挖掘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对社会道德规范确立的指导途径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9.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始于思辨哲学,在理论萌芽时期就得出了"异化劳动"的核心概念;确立于历史唯物主义,《提纲》和《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标志,也是在这个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客观历史规律成为马克思分析和论证异化理论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工具,并得出生产关系是导致人异化的历史根源。直至转入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后,马克思才发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相对于古代共同体为人的解放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的全面异化,而导致这一切的便是掩盖在物质外壳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占有关系。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不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以客观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背景;同时,它还以人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因此,要扬弃资本、扬弃资本的私人占有,实现资本的社会占有,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使巨大丰富的物质条件真正成为人的解放与自由发展的现实条件,真正实现人的解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0.
总体性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的重要范畴。总体范畴的发现和总体性方法的运用,为马克思建立唯物史观奠定了方法的基础,也帮助其实现了整个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对总体性思想的把握应该从生存论视野、方法论视野和价值论视野三个维度考察。全面理解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的实质,对认识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