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古代赦免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自产生之后,发生了两大变革,即赦免制度在赦罪宥过之外有更广泛的内容;赦免的名目渐多,赦免制度这两大变革使中国古代滥施赦免,从而造成法不惩奸,吏治腐败等问题。  相似文献   
82.
李今珏 《文教资料》2008,26(11):16-17
作为人性本源和罪恶初始的象征,撒旦频频现身各文学经典,"魔鬼"形象成为诸多作家观望、揭露和阐发的典型视角.而同以讽刺见长的果戈理和马克·吐温,在他们的<钦差大臣>和<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各自借撒旦的眼光,不无戏谑地对文明之外的伪善、和谐背后的扭曲做了最本源的揭露.  相似文献   
83.
十九世纪中叶,外国商人为夺取暴利和愚弱我国民,疯狂地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使国民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使中国吏治败坏,白银大量外流,还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相似文献   
84.
宋武帝刘裕自晋末掌权以来,不断强化对军权与军事重镇的控制,从而保证了新政权所需要的稳定的军政局势。在将那些具有较高政典学养的高门士族纳入新政权之前,刘裕对其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整合,从而完成了从强调社会身份的门阀政治时代向强调吏能实用之才的皇权政治时代的转换。元嘉之世,强调吏治、吏道,一批士族子弟转化为国家官僚,在国家的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元嘉之治”的出现,与刘宋政权所开创的政治新格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5.
良好的吏治曾经成为秦国最终胜出六国、一统天下的重要因素,然而,秦朝统一全国后,由于君道的败坏、薄俸厚罚的官吏政策与追求享乐之风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秦朝吏治的迅速败坏。这给秦朝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加重了官吏与人民的对立,使官吏丧失了对秦政权的信心,甚至一些官吏也加入了反秦起义的队伍之中,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步伐。  相似文献   
86.
高阁 《学习之友》2008,(10):60-61
清末官场上有个出了名的“官屠”岑春煊,就是本次PS照片事件的主人公。岑春煊得“官屠”之名,是从他立志整顿吏治这儿来的。  相似文献   
87.
清朝自康熙继位以后,经过雍正、乾隆几个皇帝的励精图治,逐步形成清王朝的鼎盛局面.但政治上的各种弊端也渐渐显露,官场侵贪、吏治腐败层出不穷.甘肃捐监冒赈案发生于乾隆中后期,是一起全省性的集体贪污大案,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本文从社会性质、历史传统、制度架构、政策失误四个因素对这一案件进行分析,以期把握古代吏治腐败的基本规律,并为现今的廉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8.
永乐帝,在有明一代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但是,由于永乐帝朱棣不是明太祖朱元璋钦定的皇们继承人,所以历来受到正统封建臣子和文人的非难,斥之为“暴君”。作者认为,永乐帝在明刑慎罚、诏求纳谏、推诚任贤、整肃吏治、杜谀去佞、治政务实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在明代历史的舞台上,永乐帝叱咤风云,励精图治,演出一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相似文献   
89.
被称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元凶"的曾国藩,在其从政生涯中却非常注重作清理积案、惩治司法腐败的工作.在直隶总督任上,他以清理讼案为施政重点,大力劾举官吏,惩恶扬善;颁布规则,严格治吏;亲自制定<直隶清讼事宜十条>,在较短的时间里共审结各类新旧案件三万余起,使直隶地区的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90.
贞观之治的吏治备受史家称赞,其经验弥足珍贵:1.君臣高度重视吏治并有很高的理论见解;2.最高统治集团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清廉,为广大官吏树立楷模;3.自觉认真地进行吏治教育;4.选官突出清廉;5.严明法律,严肃官风,严惩贪官污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