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760篇
科学研究   109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120篇
文化理论   164篇
信息传播   7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后冷战时代,经济外交已逐渐成为国家的一种重要政策手段和行为。21世纪中国应将拉丁美洲作为经济外交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对拉丁美洲的经济外交既要兼顾现实和长远利益,又要关注对拉丁美洲经济外交中的缺失,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2.
史界一直把塔列朗维也纳会议外交的取胜归结于其性格因素。作者从时代特征、欧洲格局、法兰西利益等角度观照塔列朗外交,通过考察维也纳会议中塔列朗的外交活动,认为塔列朗维也纳外交的取胜是因为塔列朗是资产阶级的而非封建的外交家,是因为他是现实主义的民族主义外交家。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权外交作为美国基本国策之一,在对外关系中占重要地位。从卡特到克林顿、小布什,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其特点有:人权批评实行三重标准;人权外交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片面解释人权,以美国的标准强加于人;人权外交是通过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军事进攻即搞对抗实行的。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在全球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也是为了称霸全世界。  相似文献   
64.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了,但中国还是有收获的,主要表现为:第一,中国收回了部分主权;第二,中国代表团的斗争树立了中国人的良好形象,一批职业外交家走上历史舞台;第三,中国代表团拒签《对德和约》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第四,围绕着巴黎和会的斗争,中国国民外交运动被推向高潮,而这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尹鸿 《历史学习》2005,(3):15-16
1939年3月,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佛朗哥建立了独裁政权。4月7日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二战爆发后佛朗哥政治上亲近德、意,但拒绝对德国承担军事和外交义务。佛朗哥为什么拒绝参战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经济无力也不愿卷入一场新的战争长期的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贫困使这座荒凉的半岛毫无生气。摆在西班牙政府面前的是怎样使精血已枯的人民摆脱另一场战争,恢复发展经济。二、没有把握胜利因此不敢参战佛朗哥认为美英这两个帝国有可能联合作战,并将英伦三岛作为反攻欧洲的跳板,从而打赢这场战争。1940年8月,随着不列颠之战的…  相似文献   
66.
日本对非外交主要始于战后,随着其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日本在对非洲外交中的目标追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进入80年代后,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志向,对非洲外交也由追求经济利益转向经济、政治并重,并在90年代对非外交全面政治化。试从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角度来阐述日本对非洲外交的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因及其局限与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7.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关系的核心问题。其战略地位和重要性决定了它与大国,尤其是中国有直接利害关系。因此,中国在实施南亚战略过程中给予该问题以密切关注。以历史分析法阐释历史时期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政策演化,阐述了中国在实施南亚战略过程中如何对该问题进行考量,并对中国的克什米尔政策给予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8.
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后,英国从现实利益出发,把柏林问题的解决看作是利益博弈的过程,主张用和谈乃至妥协的方式加以解决。在应对未来的苏联向东德移交柏林通道管理权问题上,英国认为,应该先与东德进行积极交涉,如果受阻再实施"空运",或是以承认东德政府的方式来换取危机的和平解决,坚决反对美国军方"有限使用武力"的方案。这种主张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危机的立场,为后来英国危机政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英国成为盟国内部意见分歧的主要力量,对盟国政策和盟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9.
在国际政治中,国际组织扮演三种角色。不同流派的国际政治理论对这些角色有不同的偏爱。现实主义理论强调国际组织的工具和平台角色。功能主义理论和新自由制度主义侧重分析国际组织的平台角色。而建构主义和委托代理模型把国际组织视为一个行为体。从中国的外交实践来看,我们应当加深对国际组织的平台和行为体角色的体会,以更好捍卫国家利益、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实现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70.
该文根据国家权威档案文献,论述1860年汕头开埠始末的曲折过程;指出,汕头开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屈辱妥协外交路线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是粤东门户被迫"开放"史,也是潮汕历史大走向的重要转折点。今人应以胡乔木《国史事典》的题词"在沉重的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为警示,"知耻近于勇",爆发奋进之力,建设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