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55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姜黄素对6-羟基多巴胺所致大鼠拟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单侧黑质区6-羟基多巴胺注射所致大鼠拟帕金森病的保护效应.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姜黄素组、6-羟基多巴胺组、6-羟基多巴胺+姜黄素组.6-羟基多巴胺被注射入6-羟基多巴胺组和6-羟基多巴胺+姜黄素组大鼠单侧黑质区,制备拟帕金森病模型.6-羟基多巴胺注射后2周,大鼠经阿扑吗啡诱导进行旋转行为实验,评估帕金森病模型制备是否成功.在旋转行为实验完成的第二天,姜黄素以100mg/kg剂量灌胃,1次/d,持续4周.给予姜黄素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结果:经姜黄素处理的拟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的多巴胺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姜黄素对6-羟基多巴胺所致大鼠拟帕金森病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2.
本文应用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制备了碳米管四氧化三铁复合物(CNTs/Fe3O4)修饰电极,并在修饰电极干燥过程中应用了磁场.这种在磁场作用下制备的修饰电极对多巴胺(DA)表现出很强的电催化活性.采用了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出来的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复合物的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该电极对多巴胺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用DPV对多巴胺进行了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多巴胺的浓度在6.0×10-7-4.3×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9,检出限(S/N=3)为3.2× 10-8 mol·L-1.  相似文献   
63.
64.
爱情会令人陶醉,爱情会使人着迷……你知道吗?在爱情使丘脑分泌多巴胺的同时,不同的人还会产生不同的怪癖。有些人自从沉浸到爱情中,行为习惯就悄悄发生了变化,另一半儿承受着“甜蜜的痛苦”,她自己却对此浑然不知。12星座的女生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否中枪。  相似文献   
65.
正“喵星人”萌翻了!不过,你们可别被它的外表欺骗了,看起来乖巧可爱的猫猫可能是个大混蛋哟。假装聋子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即使叫破喉咙,你家的猫就是不动。不要以为它没听到,它只是装作听不见。猫能听懂主人叫它的名字,甚至能够区别主人和陌生人的声音,这从它们的脑袋会微微转动,或耳朵会竖起来可以看出。但它们不会像狗一样,主人一呼唤就奔过去,这是因为猫根本不在乎,也不想搭理主人。  相似文献   
66.
在壳聚糖-氮掺杂石墨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合膜电极上实现了多巴胺(DA)和对乙酰氨基酚(PT)的同时测定.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法(DPV)研究了DA和PT在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5.0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中,修饰电极对于DA和PT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DA的氧化峰电流在2~10、10~9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分段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78 μmol/L,PT的氧化峰电流在4~15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6μmol/L.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能显著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67.
小的时候,每当肚子饿得咕咕叫,大人就会开玩笑:"瞧,你肚子里有个人在叫。"真是歪打正着。现在科学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人类拥有"第二大脑",而它就藏在每个人的肚子里。当然了,"第二大脑"只是形象的比喻,它其实就是分布于肠、胃等消化器官里的那些神经,严格的称呼是"肠神经系统"。之所以又叫它第二大脑,基  相似文献   
68.
研究表明,在超市中75%消费者的购物决定是在15秒钟以内决定完成的。当你在商场中看到一件喜欢的东西,猛然间觉得自己好像很需要它,于是将其买下,但是事后却发现你根本不需要它。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冲动型消费。科学研究表明,冲动型消费是由于人脑结构造成的。科学证明:购物能让人愉快  相似文献   
69.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3,(2):15-16
酗酒基因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人之所以容易酗酒,可能是因为其含有"酗酒基因",从而能在饮酒时刺激大脑分泌更多"快乐荷尔蒙"多巴胺。这种名为RASGRF-2的基因是多个可能与酗酒问题相关的基因之一。与没有这个基因的动物相比,有这一基因的动物更馋酒。研究人员让少年志愿者执行一项有奖赏的任务,使得他们大脑的腹侧纹状体更活跃,  相似文献   
70.
俊明 《百科知识》2013,(2):19-21
酒桌上总见有人抱怨,别人都那么能喝,为什么自己的酒量那么小。其实,每个饮酒人恐怕都想了解自己的酒量到底多大,且更想知道酒量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酒量与什么有关?一般来讲,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每天每千克体重饮用0.6~0.8毫升的酒精是没有问题的,不会导致身体的损害。即便如此,人与人之间的酒量仍然有很大的差异。北方人与南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