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赵荣光先生是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自1968年主持教席,至今已入第46个年头。在平日读书、教书之余,先生笔耕不辍,"格律诗为读书爱好、著作之外遣兴之作",已出版诗集八册。文章以赵先生已版诗集为研究对象,试从创作的内容、题材、诗作的思想感情与文学特征等角度出发,赏析、解读先生从诗文中倾吐的书生心语。  相似文献   
62.
章从三个层面论述了严羽的“妙悟”说。首先论述了“妙悟”的含义,以及其对于唐代诗论的继承关系;其次论述了“妙悟”说与严羽自己诗论的关系,指出“妙悟”是其“师法盛唐”中的关键一环;最后通过比较,论述了严羽的“妙悟”说的系统、全面之处,包括片面之处。  相似文献   
63.
《庄子》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关学著作,其中的美学精神对《二十四诗品》影响甚深。司空图不仅在其诗论中融入了庄子的“大美”概念,在审美方式上也强调心游、虚静、妙悟,与庄子精神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4.
以虚悟虚法。 诗歌中还有“妙悟”一说,此说古今皆有信奉者。古代的“以禅入诗”的诗作,当代推崇心灵造境的“朦胧诗”,都颇得“妙悟”性灵之神韵。其诗意冲淡,空灵迷离,“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此类独抒性灵的诗作蕴藉含蓄,色彩斑斓,蕴意新鲜,语言优美。对这类诗作,不论古今,都是可以选优一读的。读时可采取“以虚求虚”的方法,即以诗篇朦胧的意向为感受的对象,大而化之阅读,朦胧感受,意会其境,不必求其甚解。  相似文献   
65.
严羽的"妙悟"说与克罗齐的直觉理论在对待艺术问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审美主体的情感,主张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创造艺术.当然,二者在哲学基调、艺术传达等方面也呈现出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6.
《彙音妙悟》是第一部闽南方言韵书,记录的是两百年前的泉州音,在闽南方言音韵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从作者与成书年代、版本、音系等几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仅为闽南方言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7.
中国现代诗学与禅学之间存在着深层的思想渊源关联.其一,从思维方式看,禅学讲妙悟,重视奇妙的刹那间,而灵感的触发恰是妙悟生成的基础;中国现代诗学认为,诗是心绪的传达,是天机的意外泄露,是灵感的刹那闪现.其二,从情感体验看,不立文字,推重个体的亲证,讲究个人的体验领悟,是禅学的主要特征;中国现代诗学强调,诗人或诗论家应结合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以意会的态度来与诗情相契合,玩味其中的韵味与情致,而不以分析的、逻辑的、科学的方式去肢解诗.其三,从生命境界看,在禅学中,灵感并不神秘,妙悟亦不诡异,要以平常心态,靠个人直接体验,感受活泼泼的生命意趣;中国现代诗学提倡活鲜鲜的、运动的表达效果,而活鲜鲜的审美情趣不离日常生活世界,就在平常被忽视的普通事物当中.  相似文献   
68.
明代文人画大师董其昌以禅入画,以画喻禅,画与禅在他的画里没有了界限,已完全融为一体.文章以禅学的眼光审视董其昌的绘画美学,并从思想的妙悟性、现实的超越性、表现的简洁性、精神的写意性、境界的空灵性、意趣的平淡性、形式的抽象性、绘画的圆融性等8个方面探求禅宗美学对董其昌山水画所产生的深层影响,进而探讨了禅学与画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9.
妙悟说是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第一次完整明晰地提出来的,它是严羽诗学思想的核心.严羽认为诗歌妙悟源于禅宗之悟,好的诗歌都是通过妙悟得来的.严羽妙悟说对后世诗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该说也有其自身局限性.  相似文献   
70.
严羽以禅喻诗之核心为妙悟。与同样重视"悟"之江西诗派相比,二者最大不同在于严氏之悟是审美范畴,而江西之悟则是非审美的。故严羽之妙悟,发掘出了诗与禅之深层相通处,体现出其对诗歌创作内在美学规律的独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