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33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29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说教材 (一)内容简析。“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的结束语,也是全书思想教育的归宿和落脚点。本课通过实例剖析,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和择业观,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本框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目讲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第二目讲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第三目讲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主要是要求人们用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而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结点在于审美对道德自由感的培养,个体服从社会道德规范的"他律"行为转为"自律"行为可以借助于审美来完成,具体体现为审美对个体崇高感的培养上面。因此对于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的大学生,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引入审美教育机制,以改进方法,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文化是研究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角度。中华文化的最高价值是"崇高"。在中华文化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变迁之后,崇高这一最高价值仍有必要而且值得传递,但需要更新。体现中华文化最高价值之传递与更新的学习评价思路包括:学习评价要全面地评估学习者的素质,学习评价要充分地促进学习,要提高学习评价本身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24.
随着近十年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立校之本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由于社会上对分数及升学指标的过分关注,教师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反思和再认识,缺失职业崇高感、使命感和幸福感的教师已不是个别现象。因此,有必要重寻教师职业的崇高感、使命感和幸福感,探求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和本真意义,促进教师又好又快、健康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职业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对于塑造升华中华民族人格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作用和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包含的人格教育力量,能为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人格提供认知基础和榜样示范,在新世纪新时期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崇高人格的教育要抓好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26.
在第27个教师节之际,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认真履行人民教师崇高使命,在全  相似文献   
27.
文学风格是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中西文论对于文学风格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建构,二者存在相同和相异之处。本文力图通过对中西文论中风格论的同异点进行阐释和比较,进一步深入探寻文学风格的发展规律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西比较文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28.
崇高在美学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博克、康德等伟大哲学家的丰富发展下愈发完善。由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改编而成的歌剧电影,就是一部充满崇高感的影片。  相似文献   
29.
黑格尔将艺术的发展分为了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三个阶段,并指出在精神对物质过多超越的浪漫型艺术之后,艺术会被以纯粹理性精神著称的哲学所代替。然而在当代社会中,解构主义的思想弥漫着整个文化艺术领域,商品化的艺术所追求的不再是深度而是平面。艺术精神内涵的丢失似乎成为了艺术会被终结的最大原因。只有在艺术创作主体、艺术成品和艺术接受者三个方面重建崇高的理念,才有助于艺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人物形象柳儿的咏叹调和剧情以及审美价值的分析,让音乐学习者与爱好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柳儿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人所体现出“崇高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