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240篇
科学研究   29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语文具有工具性,但语文这个工具在用来交流思想感情时是负载文化知识的,这是语文区别于其它工具的本质特点,这也就决定了语文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时,必须进行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兴趣是孩子在不预期奖赏的情况下愿意从事某种活动或追求某个目标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了如下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它结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语言发展规律,将口语交际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分阶段向学生提出了要求,旨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充分体现语的“工具性”特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趵突泉》是笔者执教的 ,由北京市电教馆录制的十节素质教育示范课。本节课从更新教学观念的角度出发 ,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寻找语文的根基。强化三个意识 :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发展意识。以读为本 ,从整体入手 ,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学习 ,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 ,言内之意 ,充分领会 ;言外之意 ,深刻领悟。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 ,语感的培养 ,内容的感悟 ,知识网络的建构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本节课教学主要经历三次领悟阶段和三次…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要将语文作为交际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语文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新课标,就是要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统一起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的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同时语文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针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我自己有以下几点看法。一、在课堂上情感投入的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也随之掀起涟漪,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语文教师的课堂创新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失去了语文教学自身特点,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一.突出语文人文性,但不能淡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就要有效地利用我们手中的工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语文,自1902年自立"门户"以来,似乎就没有过上几天安宁的日子:前天是"文"与"道"的"大打出手",昨天是工具性、政治性、思想性的"分分合合",今天是文学派、语言学派的"水火不容"……"内忧"此消彼长,"外患"接踵而来。1997年,社会各界口诛笔伐,一句"误尽苍生是语文"的责难把语文钉在了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药》能用朗读法教学吗?多年前,上海黄玉峰老师就做过成功的演示:课堂上老师读得声情并茂,学生听得凝神屏气,一遍听读之后,有同学产生出恐怖感,有同学为同胞的麻木而透不过气,也有同学从滴血的馒头感到悲痛,不待讲析,学生已得真味。读竟有如此的魅力,一下子吸引了我。近年来我不断探究并尝试以读法教学,果然有许多感悟。一.立足课改,认识读的价值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一般认为,无声的阅和出声的读(狭  相似文献   
19.
刘红霞 《初中生》2011,(35):14-16
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语言,从工具性上来说,它们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但近些年来,在说汉语的泱泱大国——中国,这两种语言,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不平等的。单从我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早读英语四节,语文两节;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语文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最素质的教育!当我们说应该成为最素质的教育时,其实也就意味着现实中我们并未实现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