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2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高等院校在就业指手中应当运用与时俱进的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统一起来,自觉投身于西部大开发中来。  相似文献   
52.
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本文根据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创造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了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延安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关系,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延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提升。从而肯定了延安精神在当前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54.
发扬延安精神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磊 《文教资料》2006,(23):7-8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政治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教材,用延安精神教育大学生,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以“两课”课堂教学为牵引,以校园文化为平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等是高校开展延安精神教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5.
56.
延安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价值导向、主题主线以及教学实践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延安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内容上要准确把握延安精神的本质与核心,重点关注中国人民在延安奋斗的主题及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贡献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在融合路径上,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灵活利用红色资源,积极推进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7.
延安精神是我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理应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组成,本文通过分析延安精神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指导意义,提出在团学活动中坚持宣贯延安精神、开辟社团宣传阵地弘扬延安精神、积极在思政课中贯彻延安精神、构建延安精神育人的校园文化特色四条共融路径。  相似文献   
58.
王立君 《文教资料》2009,(2):104-105
延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好参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相契合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59.
延安精神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极好教材,要运用好这部教材,必须注重借鉴历史经验、注重系统研究、注重以情感人。延安精神对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启示在于:理想信念是立德树人的核心;科学精神培育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服务宗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
新世纪以来,北京理工大学弘扬延安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住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新北京、新奥运"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创办"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机制、构建平台、优化环境,办学实力与水平不断跃升。作为军工院校,学校不断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