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90篇
科学研究   54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苏艺森 《成才之路》2023,(18):137-140
深入挖掘和体验非遗文化的内涵,将其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非遗文化能更好地传承弘扬下去。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能让幼儿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开阔幼儿视野,提升幼儿美术素养。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可采取以下途径: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身临其境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请进来,走出去”,丰富美术教育形式;以项目课程为依托,进行深度的学习。  相似文献   
22.
校际交流     
李赫 《围棋天地》2020,(1):92-92
佛光大学位于中国台湾地区宜兰县,是由佛光山住持星云大师创办的一所佛教大学,它坚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尤其认可围棋在佛教文化中的意义。该校专门成立了围棋文化发展中心,并连续举办了多届亚洲大学生围棋团体赛。从今年活动的各项数据来看,亚洲大学校际间的交流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赛学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有49支代表队,毎队3人,共计147名大学生参赛。  相似文献   
23.
王金玉 《围棋天地》2021,(1):110-111
棋王,是一座丰碑。贵州棋王赛历史悠久,已成为一项经典赛事,因为其中蕴含着坚持的定力。二十九届传承,二十九年风雨,仍然可以彰显出独特的魅力,依然可以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体现了贵州省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和高度的围棋文化自信。二十九届棋王赛,六十八位各地英豪云集贵阳溪山里踊跃参赛,是对赛事和文化的理解、认同与感悟,是向经典致敬。  相似文献   
24.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从爱国精神、亲情友爱、崇尚道义、刚健自强、廉洁刚正以及旷达乐观等方面,来阐述国学教育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分析了民族精神的涵义,论证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探讨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6.
《交通职业教育》2005,(6):55-55
8月31日下午,在叶晓辉烈士的母校——厦门市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行了“叶晓辉团支部”的挂牌仪式,从这一天开始,厦门市教育系统学习叶晓辉烈士宣传教育活动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7.
教育部公布2008年工作要点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德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教材建设。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为了更好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在这样的目标下,如果能在全国设立“全民历史日”.以及在学校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能更好开展弘扬和培育全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8.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西文学理论展示了新历史文化语境的四维景观:网络文化的出台、新马丈论版本的发行、中西逻各斯话语的错位以及后殖民理论与民族意识论的撞击。可从不同视角、层面对以上四维景观,进行学理的探讨,以弘扬民族意识,预测新世纪初叶“中西文艺思潮”的走向。  相似文献   
2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职院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中必然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因此,在新形势下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内涵,正确认识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及其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积极探索其在高职院校中弘扬与培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30.
课改背景下,对如何利用各种教育途径,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课题,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以下有益的探索。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教学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渠道,教材中有极为丰富的教育因素。怎样发掘、提炼、整合这些教育因素,通过有效载体和手段,让学生知情明理,最终形成一种意识和习惯,这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一部中国历史,说到底就是56个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前就发生血缘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融合。汉族本身的形成就是一个融合其他民族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