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0164篇
科学研究   870篇
各国文化   102篇
体育   304篇
综合类   278篇
文化理论   78篇
信息传播   15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991篇
  2013年   849篇
  2012年   1149篇
  2011年   1327篇
  2010年   1098篇
  2009年   1078篇
  2008年   1518篇
  2007年   1089篇
  2006年   672篇
  2005年   569篇
  2004年   501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新闻媒体的文艺专版专栏,特别是报纸的文艺副刊,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选题丰富广泛,体裁灵活多样,既利于重大主题和重要新闻人物、事件的表现,更利于丰富细腻的人物内心世界和自然风物形象的传达,艺术感染力强.将文艺副刊的固有优势,有机地运用到新闻稿件中,使新闻稿件增强文学色彩,渗透副刊特色,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导向性、可读性、吸引读者的措施.  相似文献   
82.
谈色彩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面是书籍的外包装,封面的色彩又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要将书籍向读者推销出去,封面就是书籍给人的第一印象,封面设计在一本书的整体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不同内容的书籍有着不同的读者群。由于他们的年龄、性别、气质、个性、喜好不同,再加上他们的职业、受文化教育的程度、社会地位、民族传统习惯等等不同,他们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就存在着差异,凶此,他们对色彩的爱好,对色彩搭配的感觉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即使是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对色彩形成不同的反差。但也不否认在某一范围内、某种情况下,不同的读者会有一定的共性。因此,为了吸引各种不同的读者群的注意力,根据书的不同内容,我们在封面的色彩运用和搭配上,必须学会和掌握与上述情况相适应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3.
林新 《新闻记者》2006,(11):26-28
新闻报道首先是对语言的运用,因此语言学方面的分析对于任何一个新闻报道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而自索绪尔以来,语言学家的研究一步一步地告诉我们,语言在“所指”之外,还有着丰富的“能指”:而且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一次次的“复制”、“拷贝”能不断地加重语言的“能指”功能。也就是说,语言在除了说明是什么之外,还能表达什么;一个语词在运用的过程中,会被附上表达者各色各样的心理色彩或意识色彩。有些语词的“能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被逐渐固定下来,就成为特殊用词,专门指代某类“意识”。换了一个时代,社会背景虽然不同了,但使用者再用这类语词.虽然言者可能无意,听者却可能“听”出言外之义来.因为该语词的“能指”仍会把其所指代的意识明确地表述出来,这是语言隐性功能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84.
甘露 《新闻实践》2006,(11):54-55
在报纸编辑过程中,能直接左右色彩运用的版面编辑、美编和组版技术人员等是导致报纸色彩运用失误的主观原因。本文从操作者的角度分析造成版面上色彩误区的人为因素,并试图提出修正方案。问题一:组版者与版面编辑  相似文献   
85.
冉媛 《声屏世界》2006,(6):52-52
广告设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一方面,它是创造性感情体验,类似于艺术的活动;另一方面,它是理性的,类似于条理性科学的活动。正因为这种特质,在市场调节、社会导向的双重制约之下,现代广告设计始终以“创新”为法宝完美着生活。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提炼出的“含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对现代广告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现代广告设计中,为了便于商品信息的传播,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记忆,要求设计简洁、集中、概括。中国传统艺术含蓄表达中留白、虚形的表现方式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在许多现代设计师的作品当中。2005年在江西省广播…  相似文献   
86.
“趋之若鹜”这一成语实际上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对于新闻作品在大多数场合都不太适合。如何避免成语的滥用误用。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不要忘记媒体所承担的净化祖国语言的重任,在稿件的写作中精益求精,切实理解词语的确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87.
狄德罗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88.
编后     
我们知道,学术论是在对某种对象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之后所发表的有创见性的论说,即对某种研究成果的表述。故科学性乃其根本,但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对此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有人曾对图书馆学的研究作了概括,其表述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功利色彩极浓。坦率地说,认真艰苦进行研究在图书馆界并不多见,可称得上成果的图书馆学论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别人的观点和材料的拼凑、归纳,似曾相识的比比皆是。”(见〈图书馆界)2000.4涛《评奖小议》)。  相似文献   
89.
人们知道陈赓救过蒋介石,帮助胡志明取得奠边府大捷,一生战功赫赫。战火间隙,他还成全过多少人的姻缘?请细读《彭德怀婚恋悲欢》。  相似文献   
90.
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报刊只是而且只应该是‘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表达者。诚然这种表达往往是充满激情的、夸大的和失当的,因此,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总是常变常新,永远也不会老成持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马克思这句话含有两个意思,即新闻需要表达感情,但感情的表达并非易事。正因为此,深入研究新闻的情感问题有一定的意义。情感是什么?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高级而复杂的主观体验,如道德感、美感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深刻性。新闻作品中的情感,无疑是指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