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0篇
教育   482篇
科学研究   560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换填地基处理在浅基础设计中经常用到,但在地基换填后的软弱下卧层验算中的一些细节易使人疏忽,并导致计算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本文通过软弱下卧层验算工程实例,说明对一些细节的疏忽可能导致截然相反的判定结果。  相似文献   
72.
大面积船坞刚性底板的承载力评估试验,为造更大吨位的船提供了依据。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设计几种不同的试验方案,随机抽取底板进行试验,对船坞刚性底板基础进行承载力评估。  相似文献   
73.
N形节点属于特殊的K形节点,目前专门针对该类型节点的研究相对偏少。搭接的N形节点,力的传递方式以及破坏形态与有间隙的N形节点不同,需要对两种节点在主支管同时受压情况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当N形钢管相贯节点主支管尺寸、材料、受力边界条件均相同时,搭接N形节点要比有间隙的N形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大。  相似文献   
74.
文章利用分部计算法和扩大化沉井计算法对根式沉井基础的竖向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均能很好的趋近于试验结果,简化方法计算根式沉井基础的竖向承载力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75.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提供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与魏西克(A.S.Vesi)c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在相同条件下所产生的差异,并依据规范提出在不同φ值下,极限承载力计算中安全系数科学分类,为岩土工程勘察承载力理论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6.
软土地基广泛分布,较厚软土对油田地面工程建设存在极大的危害性,处理不当,会引起建筑物(构筑物)过大变形或丧失稳定。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存在软土地基时的基础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7.
以某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工程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 nsys建立了该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荷载分布形式、拱肋含钢率、横向联系形式及拱轴线类型等因素对该桥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8.
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首先分析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不足,对其进行了四点改进:①在原模型基础上加入水和能源承载力;②为克服原模型中权重任意取值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优势资源牵引效应和劣势资源束缚效应原则下的相对综合承载力模型;③给出了新的承载状态划分标准;④进一步给出各状态下承载状态度标准。其次本文应用改进后的模型横向实证分析了2008年全国31个省及直辖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从纵向上对新疆2000年-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本文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更一般化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9.
探讨了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若干问题,阐释了其含义:地基承载力设计取值必须保证地基变形在控制的要求内,根据不同的变形控制条件,最大取值不得大于荷载变形曲线的比例界限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保证基础下地基土的工作状态,不得产生过大的塑性区,保证建筑物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80.
王观远  宋书巧 《大众科技》2011,(11):216-218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业发展载体的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也大幅攀升,出现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的同时也对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破坏和污染,同样也使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大幅下降。如何科学地界定旅游案区入区人数,以保证景区最佳旅游功能的发挥并使人们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必须对风景区的旅游承载力进行系统研究,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对景区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