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35篇
综合类   3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81.
紧张是体育技术训练与比赛中常见的心理活动,适当的紧张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过度的紧张则会对技能的形成产生障碍,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克服撑竿跳高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2.
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技术指标与成绩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了包括年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基本技术等指标的我国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初级选材模式,对其专项技术训练的特点和规律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少儿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3.
徐群  徐政 《中华武术》2013,(7):23-24
撑竿跳高训练作为田径竞赛中最复杂的技术项目训练之一,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相对于其它项目训练来说,要求对身体及技术训练所花费的时间也是比较长且更全面,在此过程中,运动员难免会出现伤病等情况,其中肩腰部受伤的情况最为多见。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撑竿跳高运动员中有近三成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肩腰部受伤或损伤。因此,这一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受伤机理和防护角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4.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法,对刘飞亮2007年参加全国第8届大学生运动会创5.71m全国纪录时的插穴起跳技术进行三维运动学剖析,并与国外优秀选手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刘飞亮在起跳离地瞬间,注重向上起跳,形成了较大的腾起角,而国外优秀选手则注重向前上方起跳,重视水平速度的保持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5.
运用调查、访谈、测量、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结构及评价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结构由综合能力因子、助跑起跳能力因子、力量因子、起跳控制效果能力因子4方面构成;(2)确立了握竿高度、重心腾起高度、跳远、卧推4个影响我国优秀女子撵竿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专项能力指标;(3)建立了运动成绩与专项能力各指标发展的预测模型;(4)制定了专项能力的综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6.
本根据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生长发育特点,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专项训练的经验,研究了青少年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了青少年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7.
采用扫描拍摄和录像解析的方法,分析了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持竿助跑与起跳的速度特征.测试结果表明:1)女子撑竿跳高的助跑速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2)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的速度是增加的,但有部分运动员从倒2步到倒1步的速度是减小的;3)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水平方向速度损失过大,垂直方向速度增值过大.  相似文献   
188.
结合教学训练实践和少年运动员的特点。论述速度训练对提高撑竿跳高专项成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9.
对影响男子撑竿跳高成绩的运动技术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对影响男子撑竿跳高成绩的运动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0.
撑竿跳高教学中,学生常常只注重如何学习部分环节技术,特别是过竿技术,对起跳技术不重视,给正确完成和掌握技术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对插穴起跳技术采用以简易的教具为控制的教学进行探讨,让初学者每次练习中对插穴起跳建立起正确的时间感、空间感,以及正确的动作定位。通过实验对比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证明该实验有意义,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