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310篇
综合类   4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凌召 《中华武术》2004,(2):48-51
猿猴拳是一种吸取猿猴灵敏、机智的特点,并结合武术中的踢、打、摔、拿、跳跃、翻腾等攻防技击手法创编而成的独特拳术。在演练和技击中,突出拳法的掌爪抓拿,步法中的跳跃、闪展、腾挪,以显示猿臂的轻快灵巧、变幻莫测,猿足纵跳的矫健,猿身的柔软、活便与眼疾、心神合一为表里。其动如风,其静如山,猿纵猱飞,身轻如燕。  相似文献   
352.
针对散手运动技术单词,无特长技术的现象,提出了“接触性”打法训练(推手技术)是提高特长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并对其应用于散手训练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3.
刘绥滨 《精武》2003,(5):10-11
金刀出鞘拳是青城绿林派的基础拳法。很多人听到基础拳法就不屑一顾,一心想学高级武功,其实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哪有高级,青城武术还有一句话叫“大道至简”,意即最好的功夫就是最简单的。所以等你练完高级武功再跟人打斗时,你会发现你打败对手往往并不是用的高级功夫中的某一招,恰恰是基础功夫里的某一手。  相似文献   
354.
对散手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最佳年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手运动员早期训练最佳年龄,决定着散手竞技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未来散手运动员的发展前途。拟从散手运动员的年龄、运动成绩、运动年限与拳击摔跤运动员的比较来探讨散手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355.
王悦 《中华武术》2005,(4):14-15
李明治,山东莱州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现任山东莱州中华武校校长,美国、法国、西班牙、南非等六家国外中华武术学院院长。武术六段,国家一级武术套路、散手裁判。身兼莱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烟台市人大代表、烟台市青联副主席、烟台市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烟台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青联委员、山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摔跤柔道协会副秘书长、全国青联委员、全国传统武术协会委员。  相似文献   
356.
七星螳螂拳械功法是根据一代宗师林景山所传,以古传十八罗汉功、三回九转排气内功为本,以套路、器械为体,以散手为用,以达到内外相辅、相助,浑然一体的效果。在修炼方法上形成了“功法、拳法、用法三法合一”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357.
龚编辑信箱     
我看到1986年7月的《中华武术》杂志上发表的《岳氏散手十八式》,还有1991年3月的《中华武术》杂志刊登的拳术套路《满江红》。不知这两个拳种套路有没有单行本,我想购买?  相似文献   
358.
散手运动员抗击打功力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我国散手运动员在抗击打功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人体解剖学及运动生理学角度,阐述了散手运动员抗击打功力训练的部位、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359.
张凯 《精武》2003,(1):40-41
1.预备式 甲(着白衣者)右乙(着黑衣者)左,相对而立,抱拳拱手,以示礼让,目视对方(图1)。2.冲天炮 甲上右步,用右拳冲打乙头部,左拳置于左肋间,拳心  相似文献   
360.
对60名武术运动员和3O名田径运动员的上肢三大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测试和分析表明:各测试组左右侧无明显差别,武术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优于田径运动员,武术套路运动员优于武术散手运动员,这可能与专项技术动作系统训练有关。本体感觉的准确性测定不受关节活动幅度的限制,可作为评定武术运动员训练程度的生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