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家长委员会这一本该在家校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却被家长质疑为“少数人的家委会”“摆设、傀儡、拼爹会、收钱会”。镜头一:下午三点,重庆主城某小学校门外,站满了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远远看去,这群人中,还有一拨特殊的人,他们举着“XX作业辅导班”的牌子,迎接即将去他们那里写作业的孩子们。像这样大大小小的课后辅导机构,  相似文献   
12.
智慧幽默     
《小学生》2015,(1):22
一起HAPPY,一起智慧!玩手机被抓放学路上,小华郁闷地说:"今天上课玩手机被抓了……"小林问":你同桌没有提醒你老师来了吗?"小华说:"老师没来,他在办公室。"小林十分好奇,问:"那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小华说":我无意中赞了老师刚发的一条朋友圈……"  相似文献   
13.
钟杰 《班主任之友》2015,(Z1):52-54
很多老师说,建立小组不难,难就难在小组建立了,热闹一阵子就死水一潭了,师生都觉得没劲儿,最后小组自然"消亡"。那么,新建小组究竟要怎样打理才能将其盘活呢?班主任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建立小组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课堂上用来讨论学习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小组很快就消亡了。我以为,小组建设不仅要推动孩子们学习,更主要的还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朋友圈和归宿感。其次,班主任要明白,小组要"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多种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微信平台,逐渐被开发出社交、通信之外的功能.其中,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公益传播,成为汇聚民众爱心、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新型微公益方式. 微信公益传播的类型 作为新型微公益载体,从传播主体、传播主题、传播形式等方面区分,基于微信平台的公益传播类型极为丰富. 从微信公益的传播主体来看,可分为传统公益机构或民间慈善组织开展的微信公益、各类媒体开展的微信公益、诸多企业开展的微信公益、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微信公益、个人开展的微信公益等.从微信公益的传播主题来看,可以分为公益活动、公益新闻、公益人物、公益文化、公益话题讨论等.从微信公益的传播形式来看,可分为微信朋友圈公益信息转发、微信公益群传播以及微信公益公众账号推送.  相似文献   
15.
乌兰 《青年记者》2016,(5):51-52
庸俗化在微信传播中的表现 1.在信息采写过程中避重就轻,忽视主体事实的传播,片面夸大某一新闻点,导致新闻价值缺失.微信传播中,新闻写作不注重对主体事实的报道,偏重于对低俗新闻因素的挖掘.新闻写作忽视新闻价值以及舆论导向,在事件“卖点”上大力宣泄,直接导致新闻报道对事件价值的认知出现偏差,甚至影响整个社会对某一群体的看法.例如,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最美山村女教师”郜艳敏的故事.在报道这一人物的事迹时,朋友圈中的文章不是对其新近或者现在的事实进行报道,而在其被拐身份上大做文章,造成主体事实流失,受众关注点转向其被拐的经历,这对当事人造成了很大伤害,负面效果较大.  相似文献   
16.
黄金  韩文涛 《传媒》2016,(18):86-88
微信朋友圈中的隐私信息作为私人生活秘密的一部分,理应受到保护.朋友圈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包括主体主动性的活动不受干扰和安宁权;朋友圈隐私权的侵权主体往往是多重责任人;其侵权过错既有主观过错,也存在客观过错;目前我国仍缺乏对新型网络社区的隐私权保护立法,需通过行政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出台专门法律提高隐私权保护法律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16,(7):138-139
"纯作秀、靠演技、简直假!"、"节目里亲密无间,下了节目就是陌生人!"当下,为了节目效果过分渲染童话的婚恋节目逐渐引起观众反感,偶像剧式的老模式、老套路导致观众热衷度开始降低。然而,湖北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明星恋爱真人秀《如果爱》却一直坚持"真实"路线走到了第三季!  相似文献   
18.
微信已成为我国广泛使用的社交软件,朋友圈的"晒"行为也日渐流行。个体的"晒"行为源于从众、自我认同、自我表露、自我欣赏等四个方面的心理,"晒"行为还同时带来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火药与眼泪     
小白 《大学生》2016,(Z2):12-13
我记得以前曾经读到过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却不能跨出那艰难的第一步去改变。我深以为然,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嘴硬又爱面子的人,从不肯在父母面前认错。而旅行正好给我和父母一个新的机会,跳出我们之前生活的环境,离开熟知的人际圈子,在新的境遇里,重新寻找和父母之间相处的方式。换种说话,就是旅行给予我们勇气,助力我们去反思和改变。  相似文献   
20.
“点赞”行为已经成为微信朋友圈社交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厘清这一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其运作机理,对规范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秩序并改善其传播环境、优化其传播策略具有重要价值。“点赞”行为看似简单,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信息传播行为动机意蕴,受信息传播主体和受众的心理、情绪、诉求等多元因素的交互影响。系统而言,心理共鸣、情绪传播与现实诉求是“点赞”行为的三重主要动机,三者相辅相成。对此,应当科学认知并充分运用这些动机,为发挥微信朋友圈的正向传播效能提供治理机制上的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