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44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现在很流行微博。这种微博生活久了,明显少了一份沉静,少了一种微感觉。2012年2月初,郭德纲在新浪微博发表过一段话:“你编出花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你骂出血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你喊出人黄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你学出龙叫唤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随你叫骂,我不生气。把脾气拿出来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叫本事。  相似文献   
102.
郭丽 《世界发明》2009,(2):70-71
两次见到小葳是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地点,一次是在烈日炎炎的广场上,小葳正和City Monkey跑酷团队的伙伴们进行训练。第二次则是冬日,坐在雕刻时光里的面前这个女孩娴静如水,简直让人认不出来。用“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来形容小葳应该是再适合不过了,这是一个非常灵动而慧黠的女孩,与她聊天非常舒服,她常常可以从他人的话语中捕捉到关键的东西,而小葳说这是她从事编剧工作的本能。  相似文献   
103.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作为劳伦斯的最后一部作品 ,包含着作者丰富而深邃的人生思考 ,但其中的性爱描写历来争议颇多。笔者旨在探讨其性爱描写背后的哲学内涵 :( 1)本能潜抑——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异化 ;( 2 )自我苏醒——用美丽的战栗支撑起来的人生 ;( 3)主体再生——寻找生命的春天  相似文献   
104.
梁漱溟是 2 0世纪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 ,他的文化三路向说第一次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的构架中加以平等地讨论 ,其文化心理学则给文化三路向说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他提出了中国文化理性早启 ,而理性则是开启西方人精神家园的钥匙。了解其文化心理学对于研究新世纪的文化问题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常作印 《河南教育》2007,(12):30-31
作文教学首先应该是顺应自然的教学,这个自然,就是存在于学生生命本能中的言语需求和天赋.学生的言语意识、言语才情、言语智慧,应该是从他们鲜活自由的内在生命中生长、绽放出来的绚丽花朵.因为,孩子的观察角度、思维方式、选择兴趣和情感体验与我们成人明显不同.但是,当前的多数作文教学恰恰忽略了这种差异,学生的写作语言游离于他们的言语生命之外,超越了他们写作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6.
《左传》中有不少自杀描述值得关注。其类型大致可分为:尽忠、死节、绝望三种。从美学的角度看来,《左传》中的自杀描述,大都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如果运用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中的“内射作用”与“死亡本能”等理论,对其加以观照,可以对自杀者的自杀动机作新的诠释。从文化学等角度探讨《左传》中的自杀描述,可以更进一步揭示其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07.
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人公,自然是吴承恩精神思想和心血的凝聚与外化。我们将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子和吴承恩《西游记》本子中的孙悟空形象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吴承恩对孙悟空形象的改造与重塑。这其中的创作动机,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的解释,即作内心深处生活本能意识和死亡本能意识的激荡。而这一个人心理恰恰与当时的社会心理暗合。  相似文献   
108.
109.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是英国著名作家。他于1954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蝇王》一经问世,即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用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来分析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拉尔夫和杰克。"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在他们的性格中起了不同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法律的出现     
法律的出现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自私本能。法律不是国家的产物,相反,国家是法律的必然结果。人的自私本能也促使最初法律内容的确定,它们是公平、诚信的道德总结、公权和原始宗教礼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