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45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以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审视阿Q,笔者发现阿Q的无意识很值得挖掘.本文以作品材料为据.从阿Q的食色本能与醉梦状态两方面对之进行阐析,以求对加深理解这一典型人物和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92.
袁晨 《华章》2007,(11):43-44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限制了人的两种本能,而人的本能的满足就是幸福的来源.文明成了危害幸福的因素.但是弗洛伊德绝不是要毁灭文明,文明有效的保护了人类的安全,这是文明之前的社会所不具备的.人们需要通过找到平衡于幸福和文明之间的办法,来在文明的社会中最大的获得幸福的满足.  相似文献   
593.
曹禺在剧作《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繁漪的形象。从繁漪的身上我们看到她在生命本能促使下开始了对幸福的追求,但受社会环境、生存环境、家庭出身等诸多条件的制约,她失去了自我,在意识的觉醒与忘我的追求中走向了毁灭的道路,在爱与恨都燃尽后,完成了她的悲剧命运。繁漪的悲剧命运也正蕴含了作家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的存在、人类的命运及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探索。  相似文献   
594.
根据英国教育理论家罗素的品性教育观及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品性比知识更重要,品性教育关系着人生幸福与社会和谐。我国的教育改革应借鉴罗素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运用科学方法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消除恐惧心理、发展建设本能以及培养爱心与同情心,从而达到用所学知识为人类服务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95.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范畴.目前,音乐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如欣赏、审美、德育等方面.目前,音乐欣赏课的普遍开设,为人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欣赏教学提供了更大空间和条件,也反映了音乐教师的素质水平与追求的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596.
体验是理解后现代道德的生活图式.发掘个人体验和生活经历的道德旨趣,考察微观视角下的人性与伦理问题,并不亚于对世界意义的探索.由"意义"向"旨趣"的转变,充分表明"后"现代道德研究视角的根本转向.道德在本性上包含某些非道德的因素,而这一点恰恰需要借助体验才能确证.历经生活流变并受到生活侵蚀的道德和伦理才是真实的,与生活共同沉浮正是道德的命运.生活变迁可能会导致伦理规则的改变,但无法剥夺人性内部最恒久的因素,失去主体性的丰富内涵,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哲学和伦理生活.  相似文献   
597.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内容丰富,应用甚广,因此广泛地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已经逐渐显现其不足之处。进化心理学中的自行塑成和本能漂移两个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行为主义理论的质疑,并带给人们一定的思考和启发。本文试从自行塑成和本能漂移这两个概念出发,讨论当前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98.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10,(3):217-227
日本棋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本能寺三劫”的故事:日本战国时代末期,传奇英雄织田信长扫荡诸侯,征服四方。织田信长好围棋,奉"-3时日本第一高手京都寂光寺高僧日海和尚为“名人”。天正十年(1582年),织田信长带兵去解部将丰臣秀吉的围,六月初一宿于本能寺。当晚,部下明治光秀反叛,围攻本能寺,于翌日逼死了织田信长。  相似文献   
599.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体育宣泄身体本能缓解身体与文明发展张力的价值。文明社会中的身体是“秩序的身体”“消费的身体”及波普尔“世界3”中的身体,本能被全面压制,身体日益脱离自然、远离健康。认为,社会越文明,身体本能越受压制。一些现代社会疾病正是本能过度压制的后果。而体育之于现代身体是自然的身体呈现、真实的身体发泄渠道、社会疾病的对症良药,可有效缓解现代身体问题。从转向非功利性体育观、反思体育实用性管理、加速体育生活化融合、倡导自然化审美观念方面探索体育救赎本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