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3篇
教育   313篇
科学研究   29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大众科技》2010,(8):1-1
有“药铺小神仙”之称的金银花同时也是绿化先锋。一项研究显示,金银花用于退化矿山生态修复效果显著。在公路边坡、煤矸石、石灰窑、菜市场等废弃地类型,依靠自然力不能恢复植被、其他方法或成本过高或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引种金银花平均成活率达到99.2%,具有使示范区快速复绿、当年成活和群落快速形成的潜力。  相似文献   
682.
垃圾填埋是目前城市垃圾处置的主要手段,但是其带来的环境影响极其严重,同时它的生态恢复也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一个相当紧迫和突出的问题。本文从垃圾填埋场的存在问题着手,考虑了修复过程中总体原则,分别阐述几种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和污染控制技术:覆土技术、微生物技术、植被技术及其封场技术。  相似文献   
683.
探讨遥感资料在城市绿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通过不同时相的影像图分析徐州市绿地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994-2000年期间徐州市区绿地有增有减,但总的趋势是减少:增加部分集中在郊区,是人工绿化的结果;减少部分集中在市区东南的面状区域以及因城市道路扩展而占用的线状区域,这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84.
针对小兴安岭伊春林区的过伐林,通过均匀机械布点的方式调查林内光照条件分布状况,利用冠层仪观测手段定量计算观测点的郁闭度作为光照条件的分析指标;同时通过植被分层频度调查研究过伐林下植被的演替趋势.结果显示,过伐林中虽然红松种群在更新层和演替层都有较好的分布频度,具有进展演替恢复阔叶红松林的潜力,但是由于过伐林的整体郁闭度偏大,近半数区域的郁闭度都在0.8以上,对演替层红松幼树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需要采取合理的透光抚育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685.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西藏自治区党委从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高度,提出了《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0)》,计划通过10年在拉萨城区等9县(区)35个乡镇完成营造林206.7万亩。本文围绕拉萨南北山自然植被分布及潜在绿化树种的选择问题,从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以及植物功能性状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高寒干旱区科学种树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考虑,拉萨属于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亚高山灌丛、草原亚区,即自然植被主要发育为亚高山灌丛、草原。类似的,从气候—林相分布图来看,拉萨城区亦落在了草灌丛地范围内。对拉萨城区以及墨竹工卡县过去几十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表明,两个站点气温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0.55℃/10年,但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按照这一变化趋势,拉萨城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植被仍将保持草灌丛类型,不大可能发展为较为湿润的疏林地带或温带森林。从植物功能性状来看,基于气温估算拉萨城区及周边地区(3650~4100m)植被叶寿命在2.55~3.24年之间,表明潜在植被为常绿森林,受限于水分条件,该区域不适合种植高叶寿命(高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686.
韩丹丹 《地理教育》2023,(10):21-24
在较大尺度上,气候条件对植物的分布与生长起主导作用,而在小尺度上则要基于大尺度下的区域背景分析所在地的土壤特性、微地形等。本文在阐述空间尺度思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在分析地理事象时既要对空间尺度大小进行选择,又要变换空间尺度,结合区域背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并以“植被的分布”为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687.
结合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植被与土壤”一章的内容,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丰富的地理资源为依托,设计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方案,以期优化学生对植被与土壤这两个重要自然地理要素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88.
莫嘉怡  许贵林 《大众科技》2023,(1):40-44+97
为了探索梧州市龙圩区在规划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等情况,对基于植被覆盖度的研究区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以2009年、2013年、2019年三年的landse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GIS技术,运用NDVI插值法、归一化处理、像元二分法模型等方法,得到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影像分布,在像元的尺度上探索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梧州市龙圩区植被覆盖度具有波动性,但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不同年份的植被划分覆盖等级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均为高植被覆盖等级;(3)不同年份植被覆盖度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各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整体呈现由高植被覆盖等级向低植被覆盖递减的规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针对研究区提出对策建议,增强人们生态文明保护意识,以期对梧州市龙圩区生态开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未来发展规划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