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姜平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6):113-114,117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界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开始兴起,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纷纷将公司法律制度的研究转向社会责任承担方式上.传统的公司法理念认为,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即为公司的主要特征,在公司企业无限制地追求最大利润的同时往往造成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小股东、消费者、职员等)利益受损,因此在公司的盈利性目标和社会责任当中如何权衡问题上,从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化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2.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对知识的价值和知识分子的劳动价值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使之逐步法律化。  相似文献   
63.
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作为地处内陆、多民族省份的贵州,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为贵州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进一步促进贵州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4.
邓小平非常重视权力监督问题,他不仅指出党接受监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提出系统的权力监督制约思想,强调监督的核心是实现制度化、法律化,并就监督的法制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65.
道德法律化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的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道德法律化是必要的。要成功地完成道德法律化,应当重视以下问题:1、选择什么样的道德将其法律化;2、道德法律化的方式与途径;3、如何完善法律规范,提高道德法律化的实效。  相似文献   
66.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确定了"二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原则并引起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改,由此引出政策法律化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即政策法律化的条件与必经程序来厘清法律与政策的相互关系。通过政策法律化来完善社会治理方式,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7.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对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并建设一支与此相适应的执政党,在理论上还没有充分准备,在实践上的探索则刚起步。这样,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以苏联为鉴,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找到社会主义条件下执政党建设之路,刻不容缓地摆在全党面前。“八大”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出许多难能可贵的新设想和新方针,体现了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特别是在规范党…  相似文献   
68.
马珺 《红领巾》2005,(4):82-84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持手段,是所有文明共有的现象,两者既相互渗透,又有差异.道德法律化是古代乃至当今法律实践中经常出现且不断引起纷争的问题.对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化的表现、本质、利弊的分析,可为完善当今法制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邓小平法制思想阐明了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与法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精髓就是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是当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0.
道德法律化,就是指代道德立法,是实现道德上升为法律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对于规避道德自身局限、促进我国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规避道德自身局限的内在要求、建设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然而,道德的法律化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的局限性,如容易滋生道德的虚伪性、扼杀道德的生存空间、放大司法的自由裁量权、丧失人本的价值追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