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8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福楼拜与狄更斯虽出身于法国和英国两个不同国度,但两人都是当时世界级长篇小说作家,在创作上,两人都是现实主义大家,在取材上,主题思想和叙事上各有其相同相异之处,比较其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2.
张双 《当代体育》2011,(22):16-18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英国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在200多年前写下这段著名的批判主义名句的时修,或许并未想到它在后世的使用率会那么的高。不过这名话放到今天,倒的的确确是相当的适用。这的确是一个好的时代——物质充裕、社会昌明、科技进步,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可这也是一个坏的时代—...  相似文献   
23.
凯宾 《留学生》2014,(22):54-55
我所住的城市普莱斯顿,位于英国的西北部,面积很小,即使在英国,它也算小城。 2月的英国小城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记忆:阴雨、寒风、仿佛永远灰暗的天和盘旋在冷雾中的灰鸽。偶然有太阳稍稍灿烂的中午,狭小的街道却将光明分割开去,我由此特别信服了狄更斯,他为我们刻画的英国真的很英国。但对于因为喜欢莎士比亚而喜欢英国的天真派,如此的第一印象,起码是受到了刺激。  相似文献   
24.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其名著《双城记》的开篇中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很快就要上天堂了,我们也要下地狱了。”今天的中国足球似乎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25.
一今年2月,是狄更斯诞辰200周年。文艺且怀旧的英国人,为这位文豪举行了盛大的纪念仪式,缅怀、颂扬他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卓著成就。巧的是,今年恰是中英建交40周年;还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举办年,在北京与伦敦的交接过程中,许多交流就此  相似文献   
26.
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客厅学习功课,看见摩德斯通先生手里拿着一根细木棍,我的眼睛直盯着它不放。  相似文献   
27.
虽然《大卫.科波菲尔》和《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都是描写艺术家成长的上乘之作,但二者在艺术手法上各具千秋,其叙事技巧差异在开篇之处尤为明显。在《大卫.科波菲尔》开篇,狄更斯借小说主人公的视角,夹带作者本人的主观情绪,在赋予大卫以深厚的人性内涵的同时,也赋予人物塑造以一定的社会意义,并显示了现实主义小说对理性认识的重视。《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开篇既体现了乔伊斯长篇小说人物塑造的创新特征,也体现了现代主义作家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挑战和突破,还体现了现代主义小说对感性认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8.
狄更斯出生于英国,童年遭遇了各种苛刻,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些都为他创作小说提供了素材与丰富人文情感。尤其是在《远大前程》中,狄更斯将浪漫主义情感倾入其中,借助烘托人文关怀的氛围感染读者,让读者在生活和情感等方面获得启示,也为人们指明了正确的人生道路。本文将简述狄更斯《远大前程》的创作背景,并对其中的浪漫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9.
李晓 《知识窗》2007,(7):30-31
“天才就是处处留意琐琐碎碎的事物!”——却尔斯·狄更斯  相似文献   
30.
曹正文 《同学少年》2008,(12):40-40
平生所爱,甚博。首推书,次为房。有房也是为书,让书有个安息之处。熬到不惑之年,终于有了一间书房。书房仅九个多平方,且朝北。酷夏如蒸笼,严冬有寒气。虽为陋斋,有书芬芳。静夜里枕书而卧,思绪绵绵。捧一册书,不觉时光之流逝,忘却人生之苦役。读到入神处,忽开混沌,眼前风景如画,浮想联翩。孔子、庄子、陶潜、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