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8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教师》2009,(16)
狄更斯的作品与他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尤其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因而,<大卫·科波菲尔>被认为是作者的自传书,再现了狄更斯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92.
数字化生存之零敲牛皮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书价持续上涨、传统图书市场不断萎缩的压力下,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团兰登书屋正在试验一种新的图书营销计划:把书拆成单章来卖.  相似文献   
93.
《雾都孤儿》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但其中所有的人物形象都十分复杂。在复杂和贫穷的生活背景中,多数人都被迫选择了通过作恶而活下去,但在窃贼团伙中,也仍旧有人坚持着内心的善,向往着真善美的生活状态。文章以分析复杂形态的人物形象为主,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为主对其善恶两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望文中内容能够为各个《雾都孤儿》读者提供一些人物解读方面的可用思路。  相似文献   
94.
狄更斯曾说过: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与人之间不求名利的关心和往来最难能可贵,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  相似文献   
95.
林纾翻译介绍狄更斯小说五种并产生很大影响之后,民国时期又有一批翻译者陆续介绍了狄更斯的不少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在对狄更斯及其作品的认识方面,既出现了不少译自欧美、俄苏的评论文章,也有我国学者自己的研究收获。这些著述大大促进了普通读者对狄更斯非凡生活经历、独特创作风格以及不朽文学贡献的了解和把握。同时,由于社会现实需要、文学本身要求和民族文化心理方面的诸多影响,使得狄更斯在中国新文学家(老舍除外)那里无法达到全面而深刻自觉接受的程度。尽管如此,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人物描写的独特魅力等,仍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6.
月贞 《集邮博览》2010,(6):82-83
1860年,玛丽·替勒比太太(Mary Tealby)在Holloway的一处养马场开设了一处"走失和饥饿犬类临时收容所",以此收留她很关心的流浪在伦敦街头的狗。1862年,狄更斯曾  相似文献   
97.
狄更斯《双城记》中德法日太太、马内特医生、律师卡顿三个人物形象典型,最具有代表性,从他们身上能折射出狄更斯的道德观。德法日太太是复仇女神的形象,是反对暴力、反对人性扭曲、反对以暴制暴的代表者;马奈特医生则是仁爱与宽恕的化身,律师卡顿则是一个爱与救赎的自我牺牲者。道德中体现了基督教教义式的爱与救赎和自我牺牲,这三层人道主义思想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道德观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98.
鱼钓珍闻     
《垂钓》2004,(11):44-44
卓别林游钓,托尔斯泰海钓,狄更斯的机智。  相似文献   
99.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是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最成熟的作品之一。贫苦的乡下孤儿匹浦由姐姐一手带大。姐夫乔则是一位和蔼温良、诚实厚道的铁匠,也是家里唯一真正关心匹浦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0.
狄更斯的童年经历和人生轨迹使他的作品充满着情感和法律的交织与冲突。作为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者,狄更斯主张“行善施爱”,极力宣扬人性中善对恶、美对丑的最终胜利,将“爱”高置于法律之上;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认为“恶者必亡”,既猛烈地批判资本主义法律的不仁不义,又否定“恶”对法律的肆意践踏,展示了善恶冲突中的情与法、罪与罚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