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859篇
  免费   1105篇
  国内免费   1137篇
教育   234660篇
科学研究   23606篇
各国文化   5049篇
体育   15582篇
综合类   12683篇
文化理论   7434篇
信息传播   63087篇
  2024年   1474篇
  2023年   5989篇
  2022年   4303篇
  2021年   5276篇
  2020年   5373篇
  2019年   5478篇
  2018年   2959篇
  2017年   5081篇
  2016年   6566篇
  2015年   11886篇
  2014年   28661篇
  2013年   24205篇
  2012年   29728篇
  2011年   30891篇
  2010年   26393篇
  2009年   26425篇
  2008年   31015篇
  2007年   24381篇
  2006年   19411篇
  2005年   16401篇
  2004年   12332篇
  2003年   10684篇
  2002年   8380篇
  2001年   6704篇
  2000年   4787篇
  1999年   1838篇
  1998年   1338篇
  1997年   1105篇
  1996年   763篇
  1995年   578篇
  1994年   463篇
  1993年   307篇
  1992年   265篇
  1991年   257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5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常庆 《当代传播》2002,(5):50-52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卢因(Kurt Lewin)在1947年发表的关于家庭购买行为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许多学者受此启发,研究后认为,“把关人”能够控制信息在信道里的流通,“他们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这就是说,在一切信息的采集、制作过程中,每一位传播者都起着把关、“过滤”的作用,同时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把关人”理论对传播者在整个传播流程中的地位的重视。50多年后,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广泛应用,“把关人”理论是否还能站得住呢?  相似文献   
992.
威廉斯认为化的“普通”男女“活生生的经历”,这种平民化的定义为我们解读电视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多元的化背景造成了受众群体的“小众化”,而受众多元的化期待必然要求电视化本以多种形式满足受众需求,但电视在传承当代化,满足受众化需求方面,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即走过了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本试从受众化期待的多元化来解读谈话类节目形式变化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993.
新闻文化是人类在创造和使用新闻传播媒介过程中所积淀和反映出的文化观念和意识。从某种角度来着,新闻传播媒介影响力的大小显示着它所承载的新闻文化的强弱。 当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科学技术、最强大的经济力量,在文化建设上,著名政治家艾玛松说;“美国是照亮整个世界、给人类指明进步道路的灯塔。”①就新闻文化领域而言,美国凭借其国际通用语言的优势和跨国公司成熟的管理运作经验,在经济全球化的引导下,新闻媒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像它的经济产品一样,通过国际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产品销售,其影响力不可低估。在美国的出口贸易中,电影、音像制品、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传媒产品出口量仅次于军火、飞机和电脑产业。在广播电视方面,世  相似文献   
994.
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续修四库全书》出版座谈会于2002年5月9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主持人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在会议开始时讲:“这是新中国出版史上的一桩盛事。对文化界、学术界来说,也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事情。《续修四库全书》前人想编没有编成,今天我们圆了100多年来中华学子的梦。盛世修典,这部鸿篇巨制的出版,体现了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欣欣向荣,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学术水平。这将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学术研究,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庆贺。所以,今天也可以说是一个庆功大会。”此文是《续修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主任宋木文在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经作者略加修改后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995.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我们在考察一个经济问题的时候,也不能离开上层建筑的变化去孤立地进行,而应该从一个非经济的视角多加审视,这种非经济视角包括政治、政策、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也就是广义的社会视角。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经济报道不仅要重视研究和直接反映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而且应该由此延伸开去,更多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改变经济报道那种单一的、垂直的、生产的、流通分配等纯经济的角度,以主体的、横向的、多元的社会视角,对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作社会视角的扫描,以满足新闻受众理性思考的新要求。 换言之,记者要用经济的眼光审视社会问题,从杜会的角度考察经济事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的“角度互换”,这样才能够将问题看透彻。  相似文献   
996.
“陈宝莲遗照” 2002年7月31日,香港女影星陈宝莲在上海的寓所跳楼自杀,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与陈自杀有关的消息以及陈生前的风流韵事一次又一次连篇累牍地出现在香港大大小小的报纸和杂志。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香港,发生这样一件能够高度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各媒体记者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不少媒体奔赴上海拍摄陈的寓所照片,更有一家周刊的记者假扮陈的亲属,混进陈家拍摄遗物,引起了陈的家人与朋友的强烈不满。就在一波未平之际,又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以致酿成了后来众所周知的“遗照风波”。  相似文献   
997.
刘敏 《出版科学》2002,(3):53-53
社会的高度信息化,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融合,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出版物在公众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它的信息功能、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社会在接受它的过程中必然有自己的理解,切合于一个社会的大到政治和经济需要,小到街头巷尾、风物民情,出版物的某一种或几种功能必定更容易为社会认同,产生共鸣,并借此去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998.
999.
入世可能推动中国社会进入一个知识经济与强调创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00.
媒介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鹏 《新闻记者》2002,(5):33-34
大众传播媒介是知识经济的培育摇篮 ,也是知识经济成长发展的平台。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大众传媒 ,就不可能有知识经济的普及与繁荣。反过来 ,知识经济又能够推动、促进大众传媒的进步。媒介业不仅在反映、报道、记录、分析时代社会方面要作到“日日新 ,又日新” ,在自身建设尤其是软件硬件装备方面 ,也要与时俱进。新闻传播事业本来就是处在时代前沿的行业 ,对新生事物有着职业必备的敏感与快速理解接受能力。传媒院校建设热传媒与教育都是如今国内经济领域最红火的行业 ,因此 ,传媒教育产业升温便是题中应有之义。前不久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