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3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教育   26321篇
科学研究   1329篇
各国文化   109篇
体育   1254篇
综合类   879篇
文化理论   152篇
信息传播   2017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42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411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656篇
  2015年   1224篇
  2014年   3061篇
  2013年   2139篇
  2012年   2547篇
  2011年   2713篇
  2010年   2236篇
  2009年   2207篇
  2008年   2806篇
  2007年   1976篇
  2006年   1631篇
  2005年   1460篇
  2004年   1115篇
  2003年   956篇
  2002年   722篇
  2001年   649篇
  2000年   476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困境与自我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强 《体育学刊》2006,13(6):136-138
从社会、学校和职业3个方面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困境进行分析。以当前的社会转型、教育变革为参照,指出中学体育教师所面临的是挑战和机遇并存,进而提出中学体育教师应把握发展契机,理清职业困境,重塑职业使命,唤醒自我意识,体认职业角色,在互动中构建一种可能生活,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52.
论鲁迅杂文中比喻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杂文成功地创造了一系列的比喻形象,具有典型性、哲理性和意境美。比喻形象的成功塑造,使鲁迅杂文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53.
对健美操专选大学生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部分在校的大一、大二共3280名学生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自然实验的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任务定向均值较高,而自我定向均值较低,但不同专项的学生在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中有着不同的差异。不了解体育项目之间的特点与内在性质上的差异,是造成大学生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均值高低不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一、高中学生独立人格发展的基本特征 高中学生具有独特、自我、认知、稚嫩、冲动、创造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55.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狄金森诗歌作品,从而揭示出狄金森书写女性自我所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56.
目标定向理论是研究个体在成就情景中的动机和行为的理论。运动和学业任务定向及运动和学业自我定向在高校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都显示出非常显著性的相关,运动情景中目标定向和学业情景中目标定向在两种情景中可能存在着某种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57.
58.
董立勃,一个陌生的名字;《白豆》,一篇陌生的小说。《白豆》发表后好评如潮,其电影、电视版权也相继卖出,可谓是名利双收。是什么使董立勃的《白豆》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在我看来,就是那份女主人公白豆对自由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59.
李慧芳 《学前教育》2006,(12):29-29
一天户外自由活动时.我正沉浸在观察孩子们玩滑梯的快乐中.忽然蕴涵跑过来把我带到草坪一角的水泥蘑菇旁边,伸手示意我看顾瑞“出格”的玩法,只见顾瑞巳蹲上小蘑菇,两手紧紧抓住蘑菇帽子,右脚小心翼翼地往旁边高蘑菇上攀登。这些蘑菇5只小1只大(高约50厘米),错落有致地紧挨着,让这块草坪变得童趣十足。大蘑菇顶有点向上凸出,能够登上去也不十分平稳。如果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有必要制止他这样的冒险行为,但我发现。顾瑞的手脚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都足以使他成功攀登,就放弃了干扰他的念头,而是密切关注、全神防备.  相似文献   
6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现代教育的目的,就它同就业和经济进展的关系而言,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年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积累,远远不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大量的知识还要在毕业之后,在今后一生的工作实践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