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1944篇
科学研究   320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82篇
综合类   141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4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闻媒体和记者的采访权.从形式上分为显性采访权和隐性采访权。由于隐性采访权的实现常常采取隐瞒身份、意图引诱、偷拍偷听的方式方法进行采访。又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制,往往引起侵权和法律纠纷,为了保护新闻媒体及其记者和被采访对象双方的权利,从理论上理清隐性采访的权利限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进行知识创新和为知识创新服务的重要场所,但时下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却受到了制度属性因素、政策栓塞因素、管理方式因素等的限制,没有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要实现具有现代特色的开放,需注意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建立齐抓共管机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诸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3.
骆逸群 《新闻实践》2008,(11):40-41
全球化时代,地域限制被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对内、对外报道界限逐渐模糊。许多从事区域报道的驻地记者,也承担起了涉外报道的责任,所报道的内容突破了区域性和国界线。这既给驻地记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为其施展身手提供了宽广的舞台。而如何跳出以往封闭式的报道模式,调整和拓展视角,让涉外报道出新出彩,便成了摆在驻地记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4.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理 《网络传播》2006,(7):12-13
信息社会对著作权的限制和例外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更给著作权的实现提供了保障的手段。从而,著作权人有可能不再依靠法律,而由著作权人自己捍卫其权利空间。由此产生了网络环境下的利益失衡:著作权人的权利越来越物权化;权利限制和例外几乎成为一纸空文。各国的立法者都在新一轮的网络立法中注意重新实现著作权人和使用者、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25.
继承了“超女”元素的选秀节目蜂拥而至,显示市场限制和内容规制的结果未必能合乎主管者的期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6.
陈志宏 《图书馆论坛》2004,24(6):234-238
结合我国新著作权法的有关条款,从地域、时间、范围和权能等四个方面对著作权的限制作了阐述,并指出了著作权限制的原由和网络时代著作权限制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7.
汝鸣 《新闻世界》2004,(10):75-75
“错了!”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有人认为我搞错了。因为,人们在删改新闻稿件中,通常是说“忍痛割爱”,意思是说为了使章更加精炼,更能突出主题,或由于版面限制,不得不忍痛删除自己作品中的某些“得意之笔”。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这种删除本来就应该称作“忍痛割赘”。  相似文献   
28.
浅谈隐性采访的媒介自律与法律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隐性采访媒介自律的重要性。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获取新闻事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林新华 《新闻传播》2004,(12):45-47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本文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记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者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者缺乏动辄就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就没有,并不就意味着地市报记者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30.
《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有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并不甘心失去权力,因此需警惕新一轮的权力扩张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