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供配电系统中电线电缆的选择及敷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鹏 《大众科技》2010,(8):141-142
根据某电厂补水站的负荷数量和性质、补水站的特点和周边环境,对补水站电力电缆进行选择和敷设设计。根据计算补水站内3台三相异步电动机组的计算负荷和短路电流、确定电缆的型号和规格、补水站的特点和周边环境,确定电缆的敷设方式。  相似文献   
82.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集中供热系统的补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供热需要.以胜利油田供应东换热站为实例,采用变频器控制补水泵转速的方式进行补水.结果表明:补水泵变频调速的补水方式解决了现有补水方式的不足,大大提高了供热的稳定性,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并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3.
邵爱洪 《精武》2012,(30):12-13
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有很多时候都会有流汗的情况,在流汗的同时,人体内的水分也大量的流失,这就需要及时的补充水分。而水合的作用是运动员可以充分发挥最高适动潜能和较好的维持住竞技能力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平时的体育运动之中,却往往被人忽视它基本的知识,缺乏科学补水常常会导致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收到严重的损害。本文对体育运动中如何科学补水和科学水合的方法和意义进行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4.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30%,且地域性、季节性相差大。雨季降水量大,易形成洪涝灾害,春秋季降雨量偏小,易形成旱灾。本文主要从工程措施方面介绍雨洪资源利用模式,通过相应措施将雨季的多余的水量蓄存起来,丰蓄枯用,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
补水正当时     
《父母必读》2009,(11):136-136
秋冬季节,似乎总是和“干燥”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个季节,补水很重要。这里的水不仅是指喝的水,也包括居室的湿度和宝宝娇嫩的皮肤容易缺失的水。  相似文献   
86.
<正>夏天气温较高,运动员训练时会大量排汗。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中,马拉松运动员的排汗量可高达2.8升/小时。机体大量排汗的同时,水分和无机盐也会随之流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的流失,会对人体的心脑血管等造成  相似文献   
87.
白洋淀流域湿地生态水权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水权是分配给湿地生态系统使用水资源的权利。明确湿地生态水权对于建立湿地补水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湿地生态水权分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基本生活用水保障原则;②生产与生态、上游与下游统筹协调原则;③尊重现状用水原则;④合理用水原则。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湿地生态水权的计算方法,并选取白洋淀湿地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白洋淀湿地50%保证率的年生态水权量为13130×104m3,大于湿地适宜生态需水量;75%保证率的年生态水权量为8585×104m3,大于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而95%保证率的年生态水权量只有3891×104m3,远小于其最小生态需水量。在50%和75%保证率下,用白洋淀湿地自身的水权量为白洋淀补水,可分别满足其适宜和最小生态需水量要求;而95%保证率下,按照最小生态需水量为白洋淀补水,也需占用其他地区(白洋淀上游或外流域)的水权,需要对此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88.
炎热的夏季,各种口味的饮料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有些家长甚至让孩子喝饮料来补充每日所需的水分。但专家认为,白开水才是儿童最健康的饮品,而以饮料补水的做法有五大弊端:  相似文献   
89.
由于供暖设计的不利,导致供暖系统工况运行失调情况时有发生。系统的水利工况决定了供暖效果与质量。但是,近来常可见到由那些心中无底又不认真进行水利平衡计算人员所做的设计。  相似文献   
90.
探讨了开式膨胀水箱热水供暖系统补水崩片和补水缓慢的原因,提出了控制措施,并以工程实例介绍了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