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教育   87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团体操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融体育与艺术于一体的表演性项目,通过团体操的表演,既可以增加节日气氛、展现表演者的精神风貌,又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这种表演既能反映学校的精神文明水平和体育运动水平,同时团体操的练习和表演也是实现体育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因此目前的团体操编排更倾向于把团体操的内容与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组织一场表演时间为二十分钟左右、表演人数为一千人左右的团体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2.
合作学习是近几十年来流行于全世界的教育理念与策略,是全人类教育的一次革命。随着人们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更多的教育可以拿成果呈现在教育论坛平台上。从国外优秀教育家们对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到我国以王坦等人为主对中国的合作学习的研究,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照搬到“本土化”合作学习思路的构建.中国的合作学习的建设越来越成熟。  相似文献   
93.
赵淑荣 《山东教育》2005,(21):66-66
中学英语活动课是英语课的辅助课,在活动课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相联系,模拟真实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以参与真实有意义的活动代替表演性的角色扮演和游戏,以活动中的“习得”代替机械的练习和记忆。  相似文献   
94.
如何让演讲动起来?本文试着从两大方面来阐述。一是怎么样才是好的"讲",一是如何让"演"的作用发挥得恰如其分。只有做到这二者的统一,才是一次成功的演讲。  相似文献   
95.
戏剧的二重性——文学性和舞台性要求戏剧翻译要遵循可表演性原则,而表演性原则受这二重性的限制,主要表现在语言与文化两个方面,服务于演员与观众两个对象。语言上,戏剧台词的口语化和动作化及舞台演出的时空性和视听性使可表演性原则主要体现为台词的可说性、动作性、音乐性。对演员来说,台词要易说上口,能与动作有机配合,语言中有动作,动作中能说话;对观众来说,语言要入耳动听,通俗易懂。文化上,可表演性原则主要体现为观众的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96.
表演性健美操分为基层比赛操、舞台表演操。它与健身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有所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表演”。作者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从音乐、动作、创新、美、艺术性等方面探讨表演性健美操的创编要求,以及从基本姿态、音乐素养、动作力度、动作难度、心理素质、创编能力、表现力等方面探讨表演性健美操的训练方法,使高校表演性健美操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97.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许多篇章的故事情节都非常具体详细,人物形象也鲜明生动,具有很强的表演性。笔者对初中阶段6册课本中的文言文适用教学形式进行了粗略的整理,整理出相当一部分具备强烈的矛盾冲突、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可编演性的文章。于是,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使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相似文献   
98.
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的科研经费正在不断增加,科学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但与此同时,环境治理效率却没能得到显著提高。文章从异质建构论的视角,以T市W河的水质治理为研究个案,分析科学在环境治理行动中与自然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发现,环境治理行动中的科学,未能将自然因素视为与人类因素同样重要的行动者,继而导致了治理行动带有表演性的特征,这也是环境治理效果差强人意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体现在它必须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等四个显著特征。追求教学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0.
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然而,在戏曲艺术实践不断成熟、不断完备的情况下,我国戏曲理论却始终停留在以戏曲局部的音乐性与文学性统观戏曲艺术整体的框架中。李渔的戏曲理论则首次突破了这种传统的戏曲理论研究格局,以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为基点,涵盖了戏曲艺术本体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李渔戏曲理论从文学属性的倚重到戏曲本体的回归,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在理论上达到了艺术本体自觉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