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5篇
教育   6728篇
科学研究   691篇
各国文化   69篇
体育   384篇
综合类   378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84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616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791篇
  2007年   618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朝著名诗人郑板桥写“竹石”的诗。诗中竹子的背景是屹立的青山和坚硬的岩石。而开篇是一个“咬”字,把竹子坚韧劲拔的强者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读者无不为这精妙传神的“咬”字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52.
把字的组成部分分拆开来解释字的意义,这是很早就有的事。《左传》里的“止戈为武”、“皿虫为蛊”就是这种分拆,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随便乱说的。许慎《说文解字序》提到的“人持十为斗(什)”、“马头人为长”就是随便乱说的例子,向来为文字学者所嗤病。  相似文献   
53.
田作 《语文知识》2000,(4):38-39
渠,在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注为“水所居”。这是它的本义。但在古诗文中间,“渠”作为代词“他、它”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如不了解这个用法,单凭字面意思望文生义,便会造成理解错误,甚至闹出笑话。请看下面几例: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宋·杨万里《插秧歌》中有“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插秧只不答”;宋·朱  相似文献   
54.
文言文中“偷、窃、盗、贼”的意义与现代文不同,且它们之间也各不相同。初学者往往用现在的意思去理解这些字的古义,结果造成大错。现就这几个  相似文献   
55.
潘明云 《语文知识》2000,(11):10-11
“君”的本义指君主,后用作对人的尊称;“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但下面所述的“君”与“君子”却颇为特殊,它们不是指代人,而是指代动物、植物和器物。一、指代动物的“君”与“君子”老虎被称为“封使君”。《太平御览·述异记》:“汉宣城太守封邵,一日忽化虎,食郡民……时人语日:‘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后来诗文中遂以“封使群”为虎的代称。老虎又被称作  相似文献   
56.
英国政府废除殖民地奴隶制度是英帝国及其殖民地历史发展、演变的结果.英属西印度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在英国市场享有的垄断地位与自由贸易的发展取向背道而驰,注定了奴隶制度的没落;福音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播,逐渐改变了政治家和公众对奴隶制的态度;西印度在英帝国内经济地位的下降,有助于打消政治决策者废除奴隶制度的顾虑.  相似文献   
57.
高启是“吴中四杰”之首,也被誉为明代第一诗人;唐寅则是“吴中四才子”中代表人物,二人诗歌影响远出吴中地区。高启到唐寅的诗风变化,体现了吴中诗歌的演进的趋势,也具有开启或复古或性灵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58.
“这里有4张数学试卷,等一会由课代表发给你们。不要忘记明天检查。”(见《语文报·高中版》1999年11月23日发表园地)这段话中的“课代表”写得对么?文字中有“课代表”一词么?笔者认为,“课代表”最好写成“科代表”,班级生活中运用“科代表”一词更为贴切。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无论是“课”,还是“科”,均找不到“课  相似文献   
59.
《学语文》2001年第6期所刊赵作俊《“江南草长”的“长”怎么读》一文(下称“赵文”),认为应读Zhang,并提出两点理由:“首先,读zhang,作动词用,取勃发生长意,具有动态感……读作chang,则为形容词,与‘短’相对,描写的只是一种静止不动、有形无神的景物,语意呆板乏味,表达效果就  相似文献   
60.
近代中国军事体育的演变及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理清近代中国军事体育演变的三个基础阶段,并深入探讨各阶段军事体育发展的特点,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