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6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与高校一般采取内部方式来解决带有普遍性的轻微犯罪行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和高校普法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选择和说教式教学方法有关.在高校教学、教育和学生的管理中,将法律、道德和人情和谐统一起来是解决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囚禁与突围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眼前不自觉便浮现出一间古老、阴晦、四面密不透风的围墙。围墙里有一群被囚禁的人,他们谈笑风生甚至洋洋得意,从他们欣然的脸上丝毫看不出被囚禁者的悲哀与愤怒。也许,他们被囚禁、奴役太久,已经麻木;也许,反抗无效,终至屈服;也许,他们根本就未曾有过反抗,甚至根本不知自己一直被囚禁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品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需要品德的回归。小学阶段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更要懂得生活中处处展现品德,品德存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一、生活中的品德(一)用心观察,在生活中感受品德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念认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  相似文献   
14.
由于高中体育实施了选项教学,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第一次专选班上课往往没有体育委员。我在选体育委员前都会先问学生有没有自告奋勇的,由于学生相互之问不熟悉,也有些学生怕别人说他们“官迷”,还有的学生认为当体育委员没有什么“好处”,还要为别人服务,所以极少有人站出来毛遂自荐。很多时候我会问:“我们班以前有谁当过体育委员吗?”  相似文献   
15.
虽然五音不全,但是偶尔也会被年轻的同事劫持到卡拉OK厅去吼一嗓子。吼的次数多了,我便开始注意到周杰伦这个名字。不关注也罢,越关注越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那唱的多半  相似文献   
16.
正思想品德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任。而道德水平的提高并不是道德行为准则的外加,而是道德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对于思想品德教学而言,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将理论条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是空洞的理论说教。所以,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  相似文献   
17.
明清通俗小说的思想教化功能与娱乐消闲功能同时存在,两者互为犄角、辩证统一,被小说教统摄、调和,达成均势。以“三言”为例,小说教在其中既倡导友情至上、轻财重义等符合群际利益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范式,又彰显变泰发迹的种种可能,借以满足市民阶层对获得地位、财富的渴望。整体上,小说教借助对因果循环、节制欲望的生动宣讲,将本质上冲突的名利观与财富观导入遵循天理人心、服从宿命安排的教化轨道,为自身开辟通畅无阻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在孩子出现问题前进行空泛的说教,或是孩子出现问题后进行严厉惩罚。教师习惯性地告诉学生“什么不能做”,但学生往往抵触反感,经常“就要那样干”。老师们常常喊着“新德育”的口号,却始终走在传统德育的路上,导致德育效果不佳。为此,南江县长赤镇小学提出“美格少年养成策略”,实施“导练励”相融的操作体系,方法上指向“培育”和“生成”,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塑造最美自己,遇见最美自己。  相似文献   
19.
管红梅 《学周刊C版》2014,(2):115-115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近十年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仍面临诸多困境.其中很普遍的现象是:学生不愿意学政治.教师无论怎么讲都像一味的说教。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呢?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个性化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如今,年轻的一代、两代并不那么喜欢读巴金,对鲁迅更是心存“畏惧”。我们当然不必作一番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的说教。这是因为,有效的阅读是需要兴趣的,说教可能一时奏效,却不可能带来持久的读书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