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8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475篇
教育   66807篇
科学研究   7374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6879篇
综合类   3146篇
文化理论   601篇
信息传播   7640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489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626篇
  2016年   943篇
  2015年   1976篇
  2014年   5422篇
  2013年   4919篇
  2012年   5971篇
  2011年   7094篇
  2010年   6444篇
  2009年   6312篇
  2008年   7811篇
  2007年   6277篇
  2006年   4912篇
  2005年   4472篇
  2004年   4759篇
  2003年   4795篇
  2002年   4822篇
  2001年   4484篇
  2000年   4027篇
  1999年   1263篇
  1998年   841篇
  1997年   536篇
  1996年   388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学校体育及身体保健设问精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学校体育及身体保健方面许多常识性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偏误,设置40问并从体育基本理论的高度分别进行了简明解说。  相似文献   
42.
湖南省大学生有氧耐力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省文、理、工、医、农 5类专业 6 0 0名二年级与四年级男、女大学生进行 12min跑测验 ,并用RPE值对运动负荷进行监控。结果显示 ,用 12min跑间接测定大学生的最大耗氧量是可行的 ,据此制定了湖南省大学生有氧耐力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3.
加强期刊管理 适应实际需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总结出订购期刊的基本原则,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按可读性测试法筛选期刊的基本作法,适应实际需要验收“装订”期刊的新作法。  相似文献   
44.
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阅读、整理国内外有关三级跳远方面的献资料,阐明三级跳远中助跑速度、起跳技术、三跳比例、力量以及平衡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为三级跳远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如何纠正背越式跳高的“倒体过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许多初学者,甚至一些训练有素的跳高运动员,不能较好地把助跑起跳时的腾起初速度及起跳后获得的垂直速度合理运用,因而造成了起跳后身体过早向前冲出,即“倒体过早”的严重错误。“倒体过早”一方面减小了起跳时获得的垂直速度,缩短了身体重心至地面的垂直距离,造成了肩或背过早碰杆,而且也不利于过杆时杆上动作的顺利完成,还易使下一个“坐杆”错误动作的产生。显然“倒体过早”对合理完成背越式跳高的技术优势及提高运动成绩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倒体过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一些合理的方法进行纠正,以提高训…  相似文献   
46.
对加入WTO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现状,论述了加入WTO后,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并提出了提高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48.
49.
本研究用两部高速摄影机及两台瑞士产KISTLER测力台对我国10名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动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①左脚着地后的突停制动与蹬伸动作对提高投掷效果有良好效应;②左腿强有力的支撑与快速蹬伸与投掷效果高度相关;③左臂、左肩及躯干的转动式鞭打动作与力效应特点,以及力梯度、垂直冲量、平面力矢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与提高投掷效果的关系;④为用术语方便起见,可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简称为左侧撑蹬。  相似文献   
50.
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需要总结教与学的发展规律,并探索创新。研究新课程,决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做法一味否定。我们必须继承并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精华,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