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1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5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黄雄  唐弦 《青年记者》2006,(6):69-70
为与都市报争夺读和广告客户,不少晚报纷纷改为“早出”,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晚报早出,无疑是晚报面对激烈竞争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事实上,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晚报与都市报的趋同。晚报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当日新闻和阅读环境,晚报早出实质上等于放弃了其固有的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92.
这是一位行为处事高调激昂的社长。他的专业博客引经据典、分析推理、魅力难挡,每天都访客过千,是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传播专业类博客;他不时抛出的只字片语,更是因为富有远见卓识而被业内人士奉为圭臬。他,就是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提起吴海民,业内人士绝不会感到陌生,他那著名的“中国报业提前进入冬天”的论断至今仍让不少人不寒而栗。但是,更多的人认识吴海民,则是因为他手下那份叫好又叫座,票房飘红且依然极具上涨潜力的报纸——《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93.
“阿星,这个15岁开始即在深圳的‘广西砍手党’团伙里做饭炒菜的小伙子,却一直拒绝同流合污。18岁开始,他便离开‘砍手党’团伙,在工厂里兢兢业业打工。为了离‘砍手党’老乡远点,阿星去了潮阳打工。7月8日,因为旷工一天,他所在的工厂主管辞退了他,4个月应得的2000多元工资只给  相似文献   
94.
董献 《新闻采编》2006,(6):22-22,29
最早的民生新闻诞生于以社会新闻为主导的都市报和晚报中。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它在一些电视新闻栏目中得到重视,但尚未形成规模。2000年左右.它逐渐成为南京电视观众的新宠,并导致南京地区“民生新闻”大战,继而迅速蔓延全国。  相似文献   
95.
综观郑州报业市场,1995年之前,郑州市委机关报——《郑州晚报》以其机关报和都市报双重身份位居霸主地位,无人能敌。这一切随着1995年8月1日《大河报》的创刊而迅速改变。在《大河报》的强烈冲击下,《郑州晚报》步入危机。2002年,不肯认输的《郑州晚报》奋起反击,《郑州日报》复刊,履行机关报的职责,而《郑州晚报》完全改版为都市报,从此郑州报业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相似文献   
96.
杨芳 《传媒观察》2006,(8):41-42
在广州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2004年5月底,买一份500个版的《南方都市报》需要一块钱,而将当天的这份两公斤重的《南方都市报》作废纸卖却可以卖到两块钱,报纸的销售连纸张成本都无法收回,《南方都市报》亏本发行。虽然这是一个个案,但它所引发和代表的现象却使我们不得不问这样一个问题:报纸的价格是如何制定的?它是否遵循商品的价值规律?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解析商品价值规律以及二次销售理论对报纸的价格做出了研究和分析。报纸价格是两次销售价格的统一首先,需要对报纸的价格做一个新的界定。经济学认为,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  相似文献   
97.
吴锦铭 《传媒观察》2006,(12):18-19
湖南湘潭女教师黄静2003年2月24日被发现裸死于宿舍。经媒体披露后,同年6月2日,其男友姜俊武被刑事拘留。2006年7月23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姜俊武无罪。该案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从案发到判决3年多的时间内,先后有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在内的全国有影响的媒体参与报道了此案。网友为黄静在网上所开的纪念馆有上百万的访问量。因此,该案也被称为网络第一大案。由表及里:媒体报道的四个阶段媒体对该案的报道根据案情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年2月24日至2003年6月2日,即从案…  相似文献   
98.
经济权力对都市报价值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直 《新闻界》2006,(2):27-28
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中,经济权力越来越深刻地制约与影响着媒介的价值取向。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角色常常产生冲突与错位。本文对都市报的发展战略定位、新闻选择、议程设置等方面的分析,揭示经济权力对其价值取向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王勇 《新闻界》2006,(3):26-27
一、传媒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近年来,随着我国传媒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媒体对人才资源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传媒人才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传媒人才“跳槽”现象愈演愈烈。如,2001年《京华时报》在北京创刊,从中央级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到北京市场的《北京青年报》《北京晨  相似文献   
100.
邵林 《中国编辑》2006,(1):38-42
如今的报纸是“一家更比一家厚”,众多晚报、都市报,每份都是厚厚一叠,36版、48版和52版,早已寻常,遇到双休日、重大节庆和活动,一般出64版、68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