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237篇
综合类   8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借鉴默会认识论的理论体系,结合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群教学实践活动的特点,提出了默会认识论与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群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解释了在该项群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认识过程的心理体验,对掌握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群技术教学策略和准确评价学生技术掌握阶段,从思维领域层面进行导向.  相似文献   
62.
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应用项群理论的分类标准,结合不同项目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3.
对田径教学内容按项群归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把各田径教学项目之间有密切亲缘关系的内容组合在一起,用项群分类的办法充实田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转变竞技化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4.
对快速力量性项群 5 0名男性运动员和 2 0名男性无系统训练的学生 ,于安静、递增负荷运动和恢复状态 ,进行超声心动实验并相互对照。实验结果表明 ,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所处的训练体系 ,对心脏形态和机能能够产生显著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65.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提出了操作层面的要求,指出了课程思政的开展方向与策略。该文基于运动训练学的“项群理论”基础,尝试对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概括与解析,并基于该理论,对高校中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融合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以期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操作层面提出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6.
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甘肃省体育高考四项素质100米、铅球、立定三级跳远、800米的训练从项群理论.周期理论等训练学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体育高考四项素质的训练学方法,为体育教师、教练员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7.
对历届奥运会田径耐力性项群比赛前3名成绩进行整理、统计,对田径耐力性项群成绩演进历程及递进速度加以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男女各单项成绩的进展速度与该时期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密不可分,并受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影响;不同的训练理论和方法给予该项群各单项勾勒出特有的演进轨迹;男女各单项间速度发展是不平衡的,并有着各自的演进特征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8.
章翔  何青 《中华武术》2008,(7):44-45
体能主导类跳跃性项群大体经历了“速度型”和“力量型”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对这个项群的深入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能主导类跳跃性项群是一个以助跑速度为基础,以弹跳速度为核心的速度力量性项群,也就是说弹速是决定他们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9.
中国田径运动项目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结合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区域分布和项群理论对中国近70年来,优秀田径运动员所代表的区域、项目类型以及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在田径运动项群中,投掷类、中长跑(竞走)类项目随着纬度区域的上升,优势逐渐明显;短距离跑、跳跃、全能类项目随着纬度区域的降低而优势逐渐突出;在数量区域分布中,呈现出东、中、西部依次减少,而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就此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0.
当前我国运动训练实践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运动过程,深入研究动态的技术细节,已经成为准确把握项目运动特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运动能力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静态的距离或时间上,而应该深入到运动的过程中,捕捉并把握关键指标的动态变化,了解运动的全过程.运动训练应转变训练理念,从传统的大运动量低强度训练转变到大运动量高强度的高负荷训练模式上来,这个训练模式称为"高负荷训练法".无论是以体能为主导的项群,还是以技能为主导的项群,都需要"以赛代练",但不能"重赛轻练".运动员在获得"最高运动成绩"时,并不处于"最佳准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