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65篇
科学研究   28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理论授课、结合地区特色设计实验、开展生态学讲座以及课外撰写科研论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开展生态学教学改革,对高校开展生态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在媒介生态学研究领域中,麦克卢汉和尼尔.波兹曼可谓两面较为鲜明的旗帜。前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印刷术并为"电的身体"高唱赞歌,后者则对印刷术所促生的文化传统极力赞赏而为"电视"的"祛童年化"忧心忡忡。而对于互联网而言,其在今天早已发展成了一种巨大的"融合媒介"。从某种意义上看,他既强化了所谓的"书写技术",又加速了"信息边界"的消失。他所促生的一种宽泛的知觉场,并没能把人类社会重新带入紧密联系、凡事深深卷入的"部落时代"。相反,人们躲在那些大小不同且紧密联系的视窗背后,联系愈紧密却愈发孤独。这也就提醒人们,一定要谨慎对待教育中的技术设计、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33.
汪颖  解利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1):19-22
随着教育信息化经过了大规模的硬件投资、师资培训、资源建设后,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一种新生的物种逐渐被教师所熟悉与应用。文章在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分析法,将其视为一个有机、复杂、统一的生态系统,提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平衡、动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快速发展与创新应用,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4.
王俊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1):29-34
大姚彝族的生态伦理观一方面表现为对自然的尊重,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彝族传统的生态伦理观对大姚县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姚县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生态伦理观的描述和民族生态学的解读,作者探讨了大姚县彝族生态伦理观的成因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
认证服务机制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机制之一。在基于挑战/应答认证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口令的IKE认证实现,使其成为一个安全的双向认证协议,能够有效地抵抗冒充服务器攻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6.
唐代大儒孔颖达奉诏主撰的《毛诗正义》,对唐诗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率先提出“三体三用”说,在“比、兴”释义上虽承旧说,却又有一己之新见,即“:美、刺俱有比、兴”。其“比、兴”相融的萌芽思想,促使了唐代“比兴”融合理论的成熟。在“比兴”融合理论的影响下,在唐代诗人浓郁的自然生态意识的影响下,在政治事件迫害士人的情况下,唐代诗人以其广纳博采、兼容并包的学术心胸,全面继承并积极发展了《诗经》、《楚辞》所创立的比兴手法与“香草美人”的象征艺术,将诗歌的比兴艺术境界推进到空前的高度,由此呈现出唐诗比兴生态空前兴盛的气象。  相似文献   
37.
环境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环境危机对人类造成的生存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类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的结果.生态学既是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工具,又客观地反映了人类认识环境的成果;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阐述,使它成为现代环境意识的理论基础.因而,生态学知识教育应作为环境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38.
身体美学不只是关于身体的美学,也是从身体出发的美学。当思想从身体出发的时候,它所思考的就不是非身体,而是身体自身。任何一个人的身体既是自然赋予的,也是文化生成的。作家迟子建小说《逆行精灵》无论在小说题材及叙事角度的选择上,还是小说的叙事策略及表达方式上,都表现出一种对大自然、儿童和底层弱势人群的独特爱心体验,显现出一种强烈的身体为载体的生态关注。  相似文献   
39.
对贵州韭菜坪及其邻近地区药用蕨类植物种类及生态类型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韭菜坪及其邻近地区共有药用蕨类植物30科50属93种,占贵州药用蕨类植物科数的65.22%,属的41.32%,种的25.41%;根据该地区药用蕨类植物的生境和分布,将其生态类型分为土生、石生、附生和水生4个类型,同时对其药用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为韭菜坪及其邻近地区药用蕨类植物的研究、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0.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of primary contextualization processes during science immersion trips and the resultant student learning. Four High School Ecology classes (n?=?67) and teachers participated. Through a pre-/post-assessment of science concept knowledge (Pathfinder Network Modeling) and follow-up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it was determined that (1) significant learning was associated with these immersion experiences, though overcontextualization was problematic for some, (2) there was a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degree of contextualization (primary vs. secondary) and degree of learning, and (3) key primary contextualization processes included the situating of knowledge in time and place as well as the collection of personalized visual or embodied evidence for science concepts. The study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contextualization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inform field, classroom, an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