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699篇
科学研究   30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1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接受美学或接受理论是一种将文学研究的视角放在读者一极的文学理论。李渔的戏剧理论作品《闲情偶寄》表现出明显的“观众本位”思想,对戏剧创作者提出了以观众的需要为创作前提、以观众的喜好为审美标准的全新要求,因为他明确认识到观众早已以主动接受的姿态为作家、作品建立了创作标准,作家、作品应当服从于这个标准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观众的认可。同时作家也要积极引导观众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这样便能够在作者与观众间建立起良性循环。李渔所追求的“观众本位”或“观听成宜”,就是通过将接受理论与创作理论相结合的做法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2.
当代短篇小说家刘庆邦深怀着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挚爱,描摹出了家乡本土文化中深层次的美感。尤其是女性题材,更占据他作品中的重要位置。通过对刘庆邦女性题材作品的剖析,揭示其中的少女形象在传统、闭塞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93.
关于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创作人员问题,几十年来一直纠缠不清,本文对刘文韶、梁信、吴之等人的关系做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94.
在《一砚斋集》中,刘应秋能够灵活使用不同典故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或抒情言志,或送别赠友,或写景记事,或唱和宴饮,同时通过一典多用、类典叠用、活用化用等不同手法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修辞效果,也显示了刘应秋扎实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95.
宋人刘斧的《青琐高议》是一本极有价值的书:首先是它的辑佚补遗价值;二是作家作品研究之资料价值;三是弥补诗话(词话)或阙的价值;四是史料价值;五是为许多小说、戏曲提供原始材料的价值。但由于孔子以来所提倡之"不语怪、力、乱、神"偏颇认识的影响,从宋而降,一直被斥之为"荒怪"和"低俗"。其实,《青琐高议》中那些描写鬼神怪异之事,虽幻诞诡奇,而质实素朴,成为《聊斋志异》之先河,是文学艺术新异手法之先驱探索者。  相似文献   
96.
文学作品的流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审美习俗。陶渊明的诗与柳永的词流播的变迁,不仅反映出受众的审美习俗由典雅而至俚俗再至雅俗交融的历史进程,也昭示了文学由上层向民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97.
韩愈的<琴操十首>是我国历代琴操诗的扛鼎之作.它借古鏊今,笞挞现实社会中的佞人专权,表达诗人憧憬圣贤的诉求;它巧妙地化用本事抒怀,展现了诗人的忠君意识、遗弃意识、反省意识和自赎意识相互交织的独特心灵世界;它奇辞与奥旨同辉,生命与意象叠印,以无我凸显自我,从而做到了古今贯通,物我无间,使音乐与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音乐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
关于韩愈故里和韩愈墓所在地的问题,历来都有分歧。通过对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明嘉靖三十七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三十四年《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以及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韩愈是修武人,韩愈故里在修武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关于韩愈"河阳人"的含糊其辞的记载,缘于明侍郎耿裕成化二十一年《题韩家庄诗碑》的影响以及雍正至乾隆初年翰林五经博士继承权的纷争。但对于韩愈墓在孟县的记载,我们予以尊重,在此存疑。同时,对于历史上修武也有韩愈墓、韩氏祖茔而明清一统志、河南通志未予记载的状况,我们也持存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99.
《文心雕龙.通变》篇中关于"九代"的论说,各家的观点各不相同。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为中心,从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和《通变》篇的主旨出发,对几个有争议的朝代(楚、汉、刘宋)的文学特点分别进行论述。无论从题材亦或手法,秦汉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是不能分割的;刘宋文学则多不符合刘勰的"宗经六义"的特点。通过较为详细的论说,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的"九代"为黄、唐、虞、夏、商、周、楚汉、魏、晋。  相似文献   
100.
20世纪30年代曹禺的《雷雨》等话剧创作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在话剧语言艺术上,他充分发掘了“话”的表现力。在话剧作品中,能使语言诗意化和音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