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娄文杰 《大众科技》2012,14(4):260-262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存世二千余年,对《论语》的解释,可谓汗牛充栋。文章试从一种新的角度,试图解释《论语》中争议较多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一章。  相似文献   
12.
清道光年阃,唐鉴编撰<清学案小识>,总结了自清初至道光中期200余年的学术盛衰.是书旨在排斥非理学学派,巩固程朱理学正学地位,因而它自刊行以至于今,饱受世人的争议.<学案>一书固有诸多"不可",深陷门户,但是它也自有价值所在.它不仅为后人研究清代理学留下了大量的资料,同时,它确立起清代理学的道统,直接推动了晚清理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3.
"情性"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理学家借助于体用论的思维模式来阐释情与性的关系,并且通过"心统性情"说和"性体情用"说,将性与情统一于心,以此展开对"性"与"情"关系的讨论.他们认为诗可以咏歌情性,"道情"是诗歌艺术的美学本质.但这种情感在理论上还规范于"情"、"理"合一的中庸尺度之中,并且必须与言志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欲从苏轼理趣诗与魏晋玄言诗的关系以及苏轼理趣诗的“理”与宋理学的区别进行探讨,来对苏轼理趣诗进行界定。对苏轼具体的理趣诗作分析,知晓苏轼理趣诗是情、景、理三者的有机融合体。苏轼理趣诗的情与理的创作方式成为宋诗理趣诗的典范,也是理趣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说"理"     
本文从“理”的本义入手,搜集词义扩展的例证,探究词义引申的途径及理据,并追溯了“理”作为古代哲学概念发展的脉络,重点阐述程朱理学中的“理”超越词义的抽象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朱熹主要精力用在阐发圣贤之学上,他著述宏富、弟子众多,平生讲道之功目不暇接。然朱熹自幼喜好书法,凭借渊博的学识修养和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朱熹成功地构建了其理学家的书法理论。朱熹对书法的认识闪烁着真知灼见,对后世的书法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朱熹的书法声名远播,“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鸡墙圭璧”。其书“意致苍郁、沉深古雅”,为南宋著名的书法“四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宋明理学家普遍坚持德主刑辅的社会教育策略,这一社会教育策略是其德主刑辅治国策略的重要体现。它既是理学家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继承,同时也是理学家对现实政治统治的反思以及理学思想体系特性的反映。由于理学社会教育中德主刑辅策略的提出有其现实性的基础,同时又有理学本体论与人性论的证明,因而也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元代新安理学家陈栎治学唯"朱"是归,治经以《尚书》为重;本之于《大学》的修养论;博洽群经、网络百氏,为新安学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后世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春秋阙疑》以"阙疑"为体例,批判三传而综合三传,折衷程、朱二氏之说,兼以博采诸儒之论,体现出一种"甚公且平"的精神。但是此书始终着重阐释理学最为强调的天理、人欲及纲常、人伦等层面,其理学倾向性也是非常明显的,经过郑玉看似客观的塑造,《春秋》越发被提升成了一部可以用来经世治国的煌煌法典。  相似文献   
20.
守道与救时是晚清湖湘理学群体的主要学术特色。晚清湖湘理学群体重视守道,但是却绝不满足于此,而是以经世目标为准绳和归依。在“守道”的基础之上,他们把义理经世作为救世的良方加以提倡并身体力行,最终成为“救时”的重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