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57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7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荀子是以"礼"为中心构建自己的核心理念的,但他始终是把礼当作是人外在的道德规范加以重视的,并不属于人的天性范畴。人的天性就是好吃懒做,就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仁、义、礼、智都是对人的天性之"伪"的扼制。从这一意义来看,它和孟子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2.
"无为"思想是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淮南子》在以"道"为本体的基础上对老庄的"无为"思想进行了扬弃,同时融入改造了的儒、法两家的思想,使"无为"达到其哲学含义的最高水平,展示了汉初调和、致用的学术取向与思想特质。在政治层面上,《淮南子》通过"因"、"权"的运用对君主的"无为"加以拓展,强调"无为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京师同文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创立、扩大与衰亡三个阶段,共历时40余年。其课程设置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可谓是我国近代教育采用班级教学的雏形;其考试也可谓是我国近代最早的校内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及毕业考试。探究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与考试对我国当代的教育与考试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镜意义。  相似文献   
24.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闻一多先生克服了诗歌创作中的浮躁现象,不仅创立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诗歌文本模式,而义还在新诗的戏剧化文本模式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当前,研讨闻一多的诗歌文本体式对推动新诗形式的民族化、多样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在民国时期,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西方近现代学术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并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随着"哲学"一词及其观念的传入,"老子哲学"研究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民国时期老子研究的各类文章和书籍中,一个不同于封建时代的老子研究范式逐步被确立起来,其中许多观念一直延续至今。从金声这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册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西思想强烈撞击的时代背景下老子研究的风貌。  相似文献   
26.
元结是中唐的作家,其诗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的诗没有太多修饰,语句简洁,语义浅显.但并非浅陋,而是有着深沉的感情与充实的内容.本文试从其诗文主张、创作实践、及其所处家、国环境还有其思想性格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7.
文章对《淮南子》中“蓁卫之箭”、“周于数而合于时”、“皆阅一孔”、“志存仁义”、“条风之时丽”、“博学以疑圣”等六处字义,作出解读,发表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8.
从传世文献看 ,孔子论《诗》是站在文化的立场 ,运用引譬连类的方法加以推演 ,揭示其礼乐文化意义 ,以指导学《诗》者提高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子夏虽然接受了孔子的礼乐文化思想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认识的差距 ,其论 .《诗》则偏重于站在政治的立场 ,从诗反映社会政治和为社会政治服务的角度来揭示诗义 ,其基本方法是以“美刺”说诗 ,以期发挥《诗》的政教作用。比较传世文献与上博楚竹书《诗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 ,楚竹书《诗论》的立场和方法与孔子较为一致 ,竹书整理者定名为《孔子诗论》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9.
清代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小说《镜花缘》第三十一回“谈字母妙语指迷团”描写的故事内容、实际是同一作另一声韵学作《李氏音鉴》一书提要的形象化表述。本将对此作出解释,帮助对声韵不太熟悉的读读懂小说这一部分。这两部书的作李汝珍是北京人,他的声韵学是兼顾当时南北音的。云南汉语方音就是接受南北音影响的产物。《李氏音鉴》中记载了很多北京话里的老人声字,与云南汉语方音非常吻合。本力求弄清当时南北音情况,以此来填补《史稿》在清代中叶上的一段空白,所以把它作为附录。  相似文献   
30.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典文献中的重要文本,它塑造了魏晋众多士人形象。对魏晋士人予以界定,总结其所展现的士人形象,对理解魏晋士人形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