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100篇
综合类   2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81.
采用高速切削技术加工模具,已经成为现代模具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对模具加工工艺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达到理想的加工效果,基于高速切削的模具加工技术必须配置合理的高速切削机床、选用合理的切削刀具、采用优化的加工工艺及策略。  相似文献   
18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中跑核心竞技能力训练模式,以相关学科知识为理论依据,设计了"逆向结构——最佳负荷区"训练法,并组织了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佳负荷区训练理论设计的逆向负荷训练法能有利于中跑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发展。揭示了中跑专项训练的指导思想,即以"速度——耐力二元复合素质"为核心,根据运动员个体特征和项目特点,按最佳负荷区理论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研究发现:随着专项训练水平的提高,最佳负荷区间也随着变化,其总体趋势是范围趋于集中并向更高水平发展。最佳负荷区的变化是核心竞技提高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83.
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奥会的优势项目。回顾第16-21届冬奥会短道速滑竞技体育强国所取得的成绩,世界短道速滑竞技体育强国的技战术特点得出,以下结论:世界短道速滑格局由韩国、加拿大、中国、美国四强占有,呈现出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加拿大在男子500米占有优势,而中国在女子500米占有优势,韩国在中长距离占有优势并且在技战术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84.
400米速度耐力训练关键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400m训练的文献资料,结合自我对400m训练的理解确定提高400m速度耐力能力训练的关键段,以速度耐力储备、速度耐力训练关键段乳酸堆积量、速度耐力训练关键段运动持续时间对机体恢复、速度耐力训练关键段与400m节奏训练的转化关系等几方面论证400m速度耐力训练关键段的理论依据,并指出速度耐力训练关键段训练实施和与其它距离段的训练协调。  相似文献   
185.
蒋永军 《科技广场》2011,(7):133-135
电缆挤出生产线的收线置作用是将产品均匀收卷于线盘中,生产要求收线速度和收线张力收卷平稳可靠。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创新性应用590+系列直流控制器,通过合理设计,使电缆收卷的速度和张力控制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6.
本文阐述了运用西门子6RA70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和三菱FX2N-80MR型PLC对龙门刨床工作台电气传动系统进行改造,对6RA70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运行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7.
对速滑运动员准备活动的方法与要求进行探讨,提出准备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便合理有效地指导运动员做好准备活动,保证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和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88.
投掷标枪动作速度是决定专项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优秀标枪运动员林东投掷动作速度的训练探讨,寻求并制定符合他个性特点的动作速度训练及方法手段,以求训练动作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9.
本文采用训练总结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建师范大学8名中长跑运动员参加福建省第十二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历时5个多月的训练进行总结,对短期集训提高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及速度耐力水平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0.
浅析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专家,对中长跑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概念及其一些训练方法作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