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66篇
综合类   5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全国部分女子垒球运动员在竞赛中的不良情绪的分析,指出了对竞赛产生副作用的"焦躁"、"自负"、"紧张"、"松弛"、"淡漠"等5种不良情绪,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2.
以研究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尽快学会陈式三十八式太极拳为目的,进行问卷调查与对比实验,把传统“分段式”教学方法改为“四节通”的教学方法,即培养兴趣,抓基础训练,抓套路教学,培养攻防意识,结果表明:“四节通”教学方法比传统“分段式’’教学方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93.
根据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对体育教学计划中24式太极拳的评价标准进行标准化制定,确定了2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及各指标等级与权重系数,使其评价标准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4.
从科学理解角度揭示了在无生、无极、太极、皇极层面,人天关系有不同内涵,人可认识天地万物不同层面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95.
周易的基本思想体系已被运用到各个学科的各个领域。太极序列理论是《周易》的思想内容之一。太级序列的规律性和地震发生周期的某些吻合性,启示人类可以运用太极序列理论进行地震预测,特别是进行8级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96.
元极图中的太极曲线与极限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限环应用涉及面很面,已引起科学界的密切关注和广泛兴趣,元极图是宇宙运化的全息模型,具有普适性,通过对极限环及元极图中太极曲线的分析,探讨了极限环与太极曲线的内在联系,首次从微分方程组中直观、逼真,精确地找到并画出了古太极曲线。  相似文献   
97.
太极文化是华夏的主流文化,理学太极论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其中的体育文化智慧也令世人瞩目。朱熹以"太极,理也"沟通了易学与理学的关系,并从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等7个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太极论对体育文化的影响,同时以最具代表意义的运动项目太极拳为例,证明它将宇宙运化、生命规律、...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有规律的24式简化太极锻炼对老年女性膝、踝关节运动觉的影响。方法:36名无跌倒史的老年女性(60~65岁)随机分成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太极组与对照组。采用膝、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仪在20周前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优势腿的膝、踝关节运动觉进行测试。结果:1)20周后太极组膝关节的屈、伸运动觉在原有基础上显著改善(屈减小了37.2%、P =0.045,伸减小了25.1%、P =0.017),太极组与对照组相比,膝关节屈、伸运动觉具显著性差异(屈减小了33.3%、P =0.039,伸减小了21.6%、P =0.021);2)20周后,太极组踝关节屈运动觉显著减小(屈减小了21.8%、P =0.030)。太极组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屈显著减小(屈减小了16.5%、P =0.042)。结论:20周的太极锻炼显著改善了老年女性膝关节屈伸和踝关节屈的运动觉,但是对踝关节伸改善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
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开设太极推手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认为在高职院校已经具有开设太极推手课程的软硬件条件,同时开设太极推手课程不仅有利于太极拳及太极推手运动的推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丰富师生课外锻炼项目,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
Softballs     
There is currently much debate about the safety of the sport of softball. Batted‐ball speed and average pitcher reaction time are factors often used to determine safe performance. Batted‐ball speed is shown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consider when determining safe play. Average pitcher reaction time is explained and directly correlated to batted‐ball speed. Eleven aluminum multi‐wall, three aluminum single‐wall and two composite softball bats were tested with mid‐compression polyurethane softballs averaging 1721 ±62 N/6.4 mm to represent the relative bat‐ball performance for the sport of slow‐pitch softball. Nine men and six women were chosen for this study out of a test group of over three hundred slowpitch softball players. On average, aluminum bat performance results were within the recommended safety limits established by the national softball associations. However, when composite bats were used, their performance results exceeded the recommended safety limits which can pose a significant safety risk. Using aluminum softball bats, batted‐ball speeds ranged from 80 to 145 km.h‐1. Using composite softball bats, batted‐ball speeds ranged from 146 to 161 km.h‐1. The scientific relevanc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that can lead to injury prevention in the sport of softb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