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98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28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小牛笔下的湘文化写作,源于对底层生命体验的思考。对小牛小说进行分期观察,其人物叙事可以分为三类:俄式的"小人物"叙事;湘文化的民俗性叙事;社会转型期的底层民众叙事。这三类叙事统一在作者对底层生存的道德关怀之中。  相似文献   
382.
中国的隐喻艺术思维一开始就是在自觉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到了两汉,主要是从政治教化的角度展开研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在言、象、意上做足了文章。  相似文献   
383.
《项羽本纪》和《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最精彩、最炫丽的篇章,司马迁对项羽和李广这两个悲剧英雄倾注了浓浓的爱意,是什么让司马迁如此偏爱这两个人物?本文分别从他们绝世的奇才、缺陷的性格、不幸的人生三个角度分析了这些悲情英雄身上的共同特质,诠释了他们之间惺惺相惜的英雄情结。  相似文献   
384.
魏巍的《东方》再现了朝鲜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的全过程,揭示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志愿军战士,歌颂了军民的鱼水情谊,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歌颂了无产阶级的人性美。揭露和批判了人民军队内部存在的消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人物众多而又性格鲜明,抒情方式多样、抒情色彩浓郁,结构宏大而严谨,情节富于传奇性,人物语言个性化。但也存在着在人物刻画上概念化,人物典型化不够等缺憾。  相似文献   
385.
关于赃子>郭注与向注的关系,目前"扬弃说"占绝对优势.为了证明"述而广"义的合法性,扬弃论者从剽窃论者所据史料的可疑性、向郭两注版本的异同、向郭两注文义的异同、向郭其他著作与今本<庄子注>的对比、前人对向郭两注的态度等五个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但是如果认真检讨一下,其论证、论据都是应当再作进一步斟酌的.郭象是否属盗窃关键在思想,在对向秀的哲学思想作出正确评价前,"向郭之争"恐怕是永远也不会结束的.  相似文献   
386.
文章从挖掘孔祥熙思想背景入手,论述了他对山西近代体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第二,革新了人们的体育观念;第三,变革了运动服装,起到了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作用;第四,激发了山西各界人士对近代体育的兴趣.  相似文献   
387.
明代开封周藩的宗室学者朱睦以其经学造诣之深,藏书之富及创作之丰而闻名于当世。而在其经学体系中,又尤以《易》学见长。通过《易学识疑》与《授经图义例》等代表性著作,朱睦形成了由辨析《周易》文本,到解释经传大义,进而阐发易学思想,总结《易》学传承史的学术体系。其超越宋儒成说,回归汉学以及象数、义理兼采的学术特点也由此体现。  相似文献   
388.
根据跨栏项目特点,在调查、咨询部分优秀教练员和跨栏专家的基础上,结合刘翔平时训练内容和手段,确定影响刘翔竞技状态评价指标及权重,通过对刘翔的竞技状态评价指标数据的监控,可以有效地观察刘翔的竞技能力变化和发展,及时向教练员反馈与交流,为调控训练过程提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9.
张翔、郑亮扣球挥臂动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男子排球运动员张翔、郑亮的不同扣球挥臂动作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他们分别采用大拉臂式、直臂式这两种典型的扣球挥臂动作 ,均能在主、副攻位置上较充分、合理地发挥各自的技术、身体条件 ,取得良好的比赛效果。分析认为 ,扣球技术的诀窍在于挥臂动作。培养造就优秀的扣球手 ,应使运动员善于分化及变化不同的扣球挥臂动作 ,以便更全面地掌握扣球技术 ,力求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扣球魅力 ,使比赛更精采  相似文献   
390.
秦代末年,楚汉相争,看似稳操胜券的项羽失败了,刘邦却后来居上,这不仅有时代的原因,更有个性上的因素。将二人的个性予以比较,有助于理解历史选择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