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23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6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51.
徐娘是南朝梁代的皇室王妃,她在语言中已经沉淀为文化元素,个性的半面妆已成为一种谜格,不断丰富的风韵内涵代言了历代成熟魅力女士的的言行风貌,并作为中年女性的年龄称谓,徐娘们千百年来一直风采依旧,风情不减。  相似文献   
152.
作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见证人、重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许嘉璐先生认为,地方院校承担着保存、传承、发展文化的重要职责,应合理定位,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在重视质量的前提下发展特色、结合实践、服务地方;以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应用型大学为愿景。  相似文献   
153.
晚清湖南文人学者辈出,学术研究兴盛.长沙望族徐氏尤其文化渊源深厚,家族成员中不乏杰出的藏书家、版本学家、书目学家.徐树钧正是倚靠这样的家族背景,在金石学、书法方面有一定造诣,留下了不少传世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就属<宝鸭斋题跋>.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对欧阳修《答徐无党第一书》的重新解读、《新五代史》写作历史背景及其撰述宗旨的分析,对目前学界所流行的《新五代史》的注文没有反映出欧阳修"既重褒贬又重事实"的撰述思想进行了回应,得出"重褒贬轻事实"是《新五代史》的特点,《新五代史》注文完全反映了欧阳修的著述思想。  相似文献   
155.
人类文学史上始终存在着一种深沉而厚重的漂泊意识.现代作家徐(訏)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精神漂泊者形象,抒写了他们人生的失落与困惑、孤独与幻灭、顽强与执著、超脱与皈依,表现了作家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执著探寻和阐释.  相似文献   
156.
通过梳理徐旭的阅读指导思想发现其强调阅读指导的教育属性,他提出阅读指导的分众指导和分级指导原则,根据读者情况不同进行不同的指导,支持读者的系统学习;提出了完整的阅读指导框架,认为书目是阅读指导的基础,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引起兴趣并保持兴趣,读书方法的指导需因书而异,因人而异;注重阅读调查,关注读者阅读体验,并注重从多种渠道收集数据。徐旭的阅读指导思想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民国时期图书馆的阅读指导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当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7.
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一书,1933年被列入国立清华大学整理的古籍丛刊之一印行,为现代《吕氏春秋》研究奠定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基础,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征引广博、注释规范,补高诱、毕沅注之阙,纠高诱、毕沅注之误,辨高诱、毕沅注之正,上承汉、清,下启近现代,沾溉吕书研究,其泽甚远,是一部可以传世的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158.
徐祯卿撰述颇丰,大体可分为诗文集、倡和集、诗论、子史杂著四类。诗文集有《迪功集》六卷,《徐迪功外集》上、下卷,《徐迪功别稿》五卷,《迪功集》六卷附《谈艺录》一卷《重选外集》四卷,《徐昌谷全集》十六卷等;倡和集有《太湖新录》、《江南春词》、《朝正归途倡和》三种;诗论有《谈艺录》一卷,另有《诗谱》三卷疑非徐祯卿所作;子史杂著有《新倩籍》、《异林》、《翦胜野闻》三种。徐祯卿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赋、文上,子史杂著则给其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59.
“山人”是我国古代一个特殊的群体,晚明和清中叶分别是明代和清代两个很独特的时期。独特的社会背景使这两个时期封建文人的思想和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山人”这个群体的内涵也与前朝有了很大不同,并逐渐从士人中游离出来,发展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本文以晚明山人徐渭和清中叶山人郑燮为例,分析比较他们矛盾的个性以及他们儒士心态和狂士心态的表现及形成原因,以此了解这两个时期的世风和士风。  相似文献   
160.
吴芳吉与徐志摩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卓异而又英年早逝的著名诗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在历史上都遭受过偏见与误解,但在今天,二人的名望、评价、影响力却迥然有异,究其原因。除了二人的家庭地位、社会交流等原因外,最根本的是现代文学观念对新旧诗体不同的褒贬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