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教育   899篇
科学研究   21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借助Fischer-Burmeister NCP函数将水平线性互补问题转化为带简单界约束的最优化问题,而后将一个修正渐近牛顿算法用来求解水平线性互补问题的,并给出数值实验,以说明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2.
对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当前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缺乏衔接所造成的问题,然后回顾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始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和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两者作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几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3.
文章提出了一种用于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修正的WYL共轭梯度法,该算法在不依赖任何线性搜索的情况能够始终产生充分下降方向.在适当的条件下,采取了Armijo线性搜索的该算法具有全局收敛性,最后,我们给出相应的数值结果说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4.
详细介绍了二项式函数f(x)=(1+x)α(α≠0)的幂级数展开式、收敛域的确定及其二项式级数在数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
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第十九章第二节一道习题入手,得到了判别含参量反常积分一致收敛的比较判别法、柯西判别法以及对数判别法.  相似文献   
46.
余元公式是数学分析中一个很重要的公式,利用Euler公式,通过广义积分及无穷级数的运算,用两种方法证明了余元公式.  相似文献   
47.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S共轭梯度法,该方法具有不依赖于所采用的线搜索方法的充分下降性.并证明了该方法在Armijo型搜索下求解非凸问题的全局收敛性,相关的数值实验结果检验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融合研究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范式,不仅会促进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而且是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宏大挑战的一种重要途径。文章考察了融合研究的内涵和特点,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融合研究的概念;根据NSF十大投入计划和新的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发展融合研究在NSF中的战略地位;分析NSF支持融合研究的基础和融合项目的特点,并对第一批融合项目的实施作了介绍;总结出NSF支持融合研究可供借鉴的若干结论,并对我国发展融合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9.
采用2008—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从融合行为与融合效果两个维度构建科技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不同维度来看,当前二者的融合行为表现优于融合效果,融合行为与融合效果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由严重失调趋于轻度协调。提出我国今后应继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生产、推广与应用,提升科技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成效,实现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50.
《普罗米修斯》2012,30(3):235-256
Abstract

This paper seeks to understand how the possibility of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or its lack impacts dynamic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competing network technologies. It examines the cases of gas–electricity and telegraph–telephone competition. The two case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degree of complementarity greatly shapes the dynamic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an entrenche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 new competitor. When there is little scope for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as in the case of the gas–electricity battle, the strategists for the new technology have to subvert the old system and build a new one on its ashes since there is little chance of coexisten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ssibility of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as in the case of the telegraph–telephone battle, allows for the emergence of complex situations marked by coexistence interwoven with competition. These compromise positions, invariably involving re‐negotiation of boundaries, are tempting resting spots for battle weary contestants.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system evolves, the nature of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changes, especially in the relative power of the two systems, and even if eventually the old system fades away the process is a long and gradual 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