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篇
  免费   10篇
教育   1435篇
科学研究   7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6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有人提倡读儒家古经,我却主张读"德赛"新经。读什么经,应以历史走向、世界大潮作为选择标准。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只有打破以人对人的依赖性为特征的社会格局,实现人的独立性,才能最终实现以人的自由个性为特征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超越农业文明,实现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正是这一历史走向,决定了读经要读“德赛经”。  相似文献   
102.
103.
论孙中山对欧美民主政治学说的吸收和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在吸收借鉴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需要,对其加以改造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研究分析欧美民主政治学说对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影响以及孙中山对欧美民主政治学说的吸收和改造,对我们深刻认识民权主义的实质及其学术价值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4.
蒋织云 《科教文汇》2012,(35):57-58
和谐师生关系,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关爱每—位学生,并且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合理运用和自我的不断完善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5.
石继雄 《科教文汇》2012,(36):190-191
班主任将人际交往的技巧运用到工作中去,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体现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管理班级会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6.
农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所以中央一直把农村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十六大以来,中央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其中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受到高度重视,而农民作为基层民主建设的主体,其思想状况直接影响了建设的效果,因此,研究农民思想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主要概括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涵义及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统一战线的关联,并论述了统一战线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作用。统一战线有利于扩大人民民主,增强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进行民主监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0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该文根据加强党的建设总体目标.提出我们在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或代替加强民主能力建设的问题。只有深入研究、全面理解党中央提出的这一战略性课题,才能实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9.
地方教育立法过程一般分为提案、审议讨论、通过、公布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遵守相应的程序,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在地方教育立法过程中,除了地方政府、地方人大、教育机构及学校团体外,其他新闻媒介、利益团体、利害关系人、专家学者及民众意见等都可能对教育立法过程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一个现象,即各个省市之间教育立法的协调问题.区域间的立法协调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加以解决,一是进行联合立法,二是联合制定规章.  相似文献   
110.
结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具体内容,强调协商民主制度的提出对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转型的里程碑式的意义。从突破中共传统意识形态框架、承认当代社会价值多元、利益分化以及发挥社会组织自治功能的角度分析中共意识形态转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挖掘协商民主制度对中共意识形态转型的实践意义。以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协商民主制度,以图唤起各界对于中共意识形态转型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