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1941篇
科学研究   19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37篇
综合类   119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道德认知转变为道德行为的机制看学校德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行脱节是长期以来道德教育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时存在偏重认知而忽视道德思维能力和行为决策能力的指导。因此,学校德育的改革要转变教育思维方式,给学生以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  相似文献   
992.
美感认识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人的认知活动除了逻辑思考,还包含感官知觉和情感的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觉让人藉着不同的途径由外界获得信息,细致分辨其中的特质,让人有真切的认识。基于感官知觉所发展出来的表征形式,更让人藉以将自己的知识公开化,参与社会与文化的建构。当知觉与知识相互结合,人还能发展出直觉的能力,让我们藉着“有信息基础的猜测”,迅速掌握整体情境特质。学校课程若要改变孩子的心智能力,则应提供孩子通过多重表征形式去理解与建构意义的经验。如此具有美感体验的课程无法事先完全规划,而必须由教与学的历程经验来完成,所以,由美感认识理论来看,课程根本是在教学中形成的,无教学不足以成课程。  相似文献   
993.
认知语境在隐喻认知构建中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是概念系统中跨认知域的映射,是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认知语境在隐喻认知构建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以认知主体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为基本操作单位的认知语境对隐喻的认知构建起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这是由隐喻研究的三大表征方法及隐喻的认知本质和认知基础决定的。因此,隐喻认知构建离不开认知语境,对隐喻的解读也要充分考虑认知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994.
论认知语义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它以体验哲学观为基础,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主张意义的构建是认知的概念化过程,而概念化过程以心智的体验性为基础,以意象图式结构为中心,通过隐喻性推理进行运作.认知语义学力求对语言意义产生的认知机制做出统一而合理的解释,为语言教学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5.
语言的意义在于被理解。在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原理的指导下,语言学习者能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认知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996.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a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 among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arithmetic skills and college students’ algebra achievement. The model of algebra achievement was compared to a model of performance on the Scholastic Assessment in Mathematics (SAT‐M)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attern of relations is similar for different types of higher level maths achievemen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was use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working memory, 3D spatial ability, and computational fluency on both types of higher order maths achievement. Computational fluency had the strongest effect on algebra achievement, with 3D spatial ability and working memory showing moderate effects. In contrast, 3D spatial ability had a stronger effect on SAT‐M scores than did computational fluency. Computational fluency and 3D spatial ability completely mediated the effect of working memory for both algebra and SAT‐M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认知科学中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延括认知假说的新认知观。按照这种观点,人类认知嵌入其中的那个语境就是认知本身的组成部分,认知主体并不是传统认为的人类有机体,而是人类有机体与其认知环境要素共同构成的那个统一体。虽然这种观点对人类认知和智能提出的一些新看法颇具启发意义,也应该给予深入研究,但这种观点存在诸多理论误区,整体上并不成立,更不足以作为认知科学的新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98.
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对群体智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杨华 《科研管理》2009,30(5):12-16
摘要:团队交互记忆系统是影响团队知识分享与群体智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58个工作团队310名成员的调查,检验了交互记忆系统的三维模型与群体智力的四维结构,分析了交互记忆与群体智力中自组织性、稳健性、灵活性和规则有效性的关系,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验证了交互记忆系统与群体智力的关系模型,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对群体智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论对深入理解团队学习和知识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文化视角的认知研究,20世纪前半期主要在人类学领域首先开展,其认知人类学分支成果较为显著,并在理念和方法上促进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中的"文化革命"。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及本土心理学分别针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文化色盲、文化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等局限,对文化与认知关系的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目前人类学和心理学进一步互动,关注情境认知,因此今后应继续借鉴人类学文化研究的长处。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以南京市城乡若干社区的实证调查为研究个案,对城乡社区居民的志愿精神成长之现状进行考察,深入探讨社区居民志愿精神的发育状况对居民对各级政府领导人认知的现状究竟有多大以及何种程度的影响,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社区居民志愿精神发育与成长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最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与研究,阐明提升社区居民的志愿精神从而推进居民对各级政府领导人的认知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