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1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教育   2310篇
科学研究   1213篇
体育   632篇
综合类   42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嵌入式系统最优能耗敏捷管理技术是解决广泛应用下系统能耗制约的关键。传统的系统能耗敏捷管理方法采用基于双基准态稳定下的判决思想,对固定的稳态和固定的非稳态进行低阶扩散研究,受限于低阶扩散特性对于系统高阶风险管理的片面性,无法实现最优敏捷管理。提出一种基于亚稳态高阶扩散模糊决策的最优嵌入式系统能耗敏捷管理设计,采用亚稳态下的高阶扩散特性,对嵌入式系统亚稳态下的实际特性进行描述分析,采用亚稳态描述符判断中间量,然后基于模糊决策思想,对亚稳态高阶扩散进行模糊向量积分,得到模糊决策,并将模糊决策结果应用于能耗管理,实现最优能耗敏捷管理。最后采用实际的嵌入式系统进行最优化系统能耗敏捷管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嵌入式系统在各种风险态下的能耗管理均优于传统方法,能耗平均节约37%,对于系统能耗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2.
酒店业碳排放评估与节能减排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崎  康建成  黄晨皓 《资源科学》2014,36(5):1013-1020
酒店业(Hospitality)的高速发展,面临着能耗巨大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要实现节能减排,必须对该行业的综合能耗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估,但是目前对其研究还相对滞后。本研究根据酒店行业特点,参照IPCC推荐的国际通用方法,采用分解分析法,构建了具有酒店行业特征的综合能耗和碳排放评估模型。经过对上海等地区酒店最长达5年的第一手综合能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所跟踪的某五星级酒店连续5年年均综合能耗下降4%;显示高星级酒店通过综合技改,能使可比单位建筑能耗达到小于等于55kgce/(m2·a)的先进比拟值;②建筑时间在10~20年左右的二、三星级酒店,可比单位建筑能耗数值还远高于53kgce/(m2·a)的合理值;该酒店群在我国数量多,具有很大的节能减排潜力;③从能耗影响因素分析,酒店使用电力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是第一影响因素;从能耗的种类探究,酒店的暖通和空调占综合能耗比重最高。本研究对酒店业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制定有着前置作用,同时为该行业碳交易(MRV)的启动提供了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3.
钟锐  赵鹏  张宏伟  王媛  毛国柱 《资源科学》2014,36(1):103-109
水资源的利用需要消耗能源,能源的开采加工也需要消耗水资源,两者具有紧密的关联。本文从能源贸易对水资源的影响入手,阐释两者的紧密关联。随着能源的国际贸易,能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消耗的大量水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转移,将这部分水资源称为能源国际贸易中的能源隐含水。选取原油、原煤、天然气等几种能源,计算出217个国家和地区近20年能源国际贸易中的能源隐含水净流动量。结果显示,1992-2010年间能源隐含水国际净流动量的平均值为42.11亿md3/a,占全球能源生产年耗水量的50%左右。巨大的能源隐含水国际流动使各国的水资源配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能源隐含水的大量净输出加重了一部分国家的水危机;同时能源隐含水的大量净输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国家的用水紧张。制定能源生产和贸易政策的决策者,应当同时考虑能源和水资源状况及两者间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94.
家庭禀赋约束下农户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丰军辉  何可  张俊飚 《资源科学》2014,36(3):530-537
以湖北省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作为实证,探究家庭禀赋对农户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户是否会对作物秸秆进行能源化利用是综合考虑家庭禀赋的理性选择,76.84%的农户具有较高的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②家庭经济资本禀赋、家庭社会资本禀赋、家庭人力资本禀赋和家庭自然资本禀赋都是影响农户需求的关键因素,其中,家庭自然资本禀赋的部分效应需要通过其他家庭禀赋的作用才能生效;③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以教育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建设,减轻农户秸秆能源化利用中的负担,均有益于农户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5.
揭水晶  何凌云 《资源科学》2014,36(3):520-529
内部能源价格相对指数可以衡量经济系统价格承受水平上的能源价格变动。以对经济系统的调节效应为切入点,引入具有“一般均衡”属性的内部能源价格相对指数,采用OLS回归、E-G两步法协整检验和岭回归等方法,构建直接效应和综合调节效应模型。结果验证了价格相对指数通过调节能源技术效率和经济总量抑制能源消耗在理论上可行,但其对于产业结构调节的路径存在阻滞。而不同波动周期的能源价格在调节能源技术效率控制能耗方面存在显著的“对称”调节效应,能源价格下降期对技术效率改进的忽视和价格恢复期的低效与非理性使能耗陷入恶性循环。结合我国实际:当前节能需要考虑多渠道的综合调节作用,合理提升能源价格应与利用能源价格波动周期和加快技术效率提升等并行,以最终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96.
中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蕾  魏后凯 《资源科学》2014,36(6):1235-1243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发生新的变化。而目前对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①没有考虑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过高估计了城镇化的作用;②没有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呈现的不同特征;③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证方法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反映不同区域能源消费水平长期趋势的均衡方程。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并且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分区域情况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其中,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大。这意味着中部地区城镇化转型面临的能源消费压力最大。据此表明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缓解能源消费压力,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新型城镇化要考虑城市的规模效益;②要充分考虑地区发展的差异,制定差别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7.
周宇 《大众科技》2014,(7):13-15
首先简要阐述了通信基站通风节能的现状及意义,然后对通信基站通风能耗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常见的措施对通信基站通风节能的效应。实践证明,该方案对基础运营商在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8.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DFT)和二阶多体微扰理论(MP2)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小芳香烃分子及其自由基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DFT中的B3LYP方法得到的最优化结构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最好。相比大基底cc-pVTZ,小基底6-31G(d)得到的几何结构、能量与实验值符合得好。B3LYP方法计算得到氧原子在(d)位置的五苯环(C19H10O)体系最稳定。对小体系适用的理论方法(B3LYP)可以用来研究多环芳香烃(PAH)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9.
水力掏槽措施可在突出煤层中实现快速掘进,但在掏槽过程中仍然会存在突出的现象,尤其是在槽硐中会产生小的突出,为控制这一现象的发生,改善水力掏槽措施,从引起槽硐周围煤体突出的根源入手,运用宏观突出理论,分别从瓦斯内能、顶底板弹性潜能和煤体弹性潜能三个方面对槽硐突出能量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黑龙江省矿区煤层、瓦斯赋存等实际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对掘进工作面槽硐突出能量的研究可拓展水力掏槽措施防突机理,并提高水力掏槽措施在黑龙江省矿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0.
信息不对称下节能服务外包合同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虑一个风险中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和一个风险规避的用能企业在节能成本上具有不对称信息,采用一个能源费用节约额的线性函数作为用能单位向节能服务公司的支付,建立了一个斯坦伯格博弈模型来研究节能服务外包合同的设计。研究发现最优合同是效益保证和效益共享两种形式的结合,即节能服务公司向用能单位支付一个保证的节约额,然后双方共同对最后实现的能源费用节约额进行分享,且保证节约额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分享比例随节能服务公司的效率、节能绩效的不确定性和用能单位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