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6篇
教育   152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4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01.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地域变体,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词汇是方言的有力表现手段,通过对卫辉方言词的考察,我们可以探知当地人民的人文地理、饮食特色以及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2.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一种书写饮食的传统,中国台湾作家琦君也不例外。她的饮食散文清新雅致,充满温情,字里行间透露着她的种种情思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蕴藏着传统文化精神,地方传统习俗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3.
根据考古学和民族学的材料,探讨新石器时代的饮食结构、烹饪方法和进食方式,指明它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应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04.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而饮食文化是反映该地区农业环境与食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下游地区开始逐渐形成其独有的饮食文化。它包括了饮食质量、饮食内涵、烹饪方式、饮食器具、饮食理论和膳食礼乐等。食物生产模式开始逐步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与采集渔猎为辅的情况。从基础性食料与食物加工角度人手,来还原先秦时期黄河下游地区的饮食生活,并且分析其饮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5.
饮食文化图式是一种的特殊文化图式,它的缺损与差异都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甚至引起交际中断;反过来,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又能发展饮食文化图式。在构建藏区涉外导游饮食文化图式的过程中,应当针对藏英饮食文化的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文化教学,以期更好地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6.
107.
国家男子篮球运动员膳食营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备战北京奥运会国家男篮队员的膳食营养水平,为运动员合理、平衡进餐提供依据。对国家男篮的14队员进行了每日三餐的膳食结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队员的膳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队员的总能量摄入不足,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脂肪与蛋白质摄入过多,部分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不足,三餐的热能分配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8.
合理膳食是人体健康、形体关的基础。在形体锻炼的同时根据自身形体美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和调整个人的饮食结构,并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对运动负荷进行自我监督。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而对运动量大小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应根据个体的生理指标及身体各方面的变化,及时调整运动负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形体锻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宇宙大尺度运动交叉协调的一个重要成果及标志,就是构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可是,现代人类盲目的规模巨大的活动严重破坏了构成适宜人类生存环境的交叉协调机制和人类健康生存的大协调机能。各门相关学科已经在反思人类盲目活动的教训中,陆续认识到人类可持续健康生存应该遵循的一些协调规律。必须运用大协调学把这些知识衔接起来,进一步周全地探讨人类同自然与社会各方面大尺度交叉协调规律,应用于改善人类的婚育、饮食、活动方式等各方面和生活用品设计与检测,从根本上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0.
高校业余训练中的运动量及强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机体的物质代谢过程加强,热能和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加,体内的激素效应与酶的反应过程加强,酸性产物堆积和失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使机体的内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一切变化需要在运动后得到迅速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营养物质来补偿和调整,因而运动员在营养上有着特殊的要求,才能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消除疲劳,提高运动成绩,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