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浅入深出——成人教育教学方法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成人教育管理者的角度,以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得到有效提升为评判标准,通过对“深入浅出”一词中“深”与“浅”的不同理解和注释,重新思考成人教育教学方法,提出“浅入深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2.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巳节,王羲之招集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一次恬然飘逸的雅聚。名士俊逸们竞骋文才,挥毫泼墨之间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兰亭集》。诗人们或描绘山水,或借山水抒情,或以玄对山水,整个诗集如同一轴水墨山水长卷,情韵流淌,玄思幽远。  相似文献   
23.
本从查慎行咏怀诗尤其是仕宦时期的诗作入手,通过对其不同时期不同心态的分析,阐释其咏怀诗厚深婉屈的思想意蕴和化内涵,透析其艺术品格和美学风格,展示特殊时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心路及其创作对于后世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我国的新闻类周刊早已有之,但直到近几年才悄然形成声势,出现了一批深受读者青睐的新生代新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是这一系列周刊中新闻性最强、最符合新闻类周刊要求的一份周刊。具有很强的发展势头。本文通过对《中国新闻周刊》的分析以及同《新周刊》的比较。总结出《中国新闻周刊》在栏目编排、报道形式、标题制作、题材选择、语言风格、专题策划、深度报道等方面的特点,以此来探寻我国新闻类周刊的风格特点。并且。以发展的眼光对《中国新闻周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联系美国《时代》、《新闻周刊》、中国《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提出解决方法。探讨未来我国新闻类周刊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5.
尹蔚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22-124
首先从四个方面对当前汉语语言理论领域的研究做出简要概括,并指出其中的三大研究成果及理论创新亮点;进而对现今汉语语言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作出剖析;最后对汉语语言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6.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27.
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教学之学、高等教育之学、高深学问之学,每阶段都有相应的代表作,而且每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超越。当然,每阶段也都有其局限,教学之学的认识使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窄化;高等教育之学又使其研究领域过度宽泛;高深学问之学到目前为止仍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认识从内部实用性转到了外部实用性现在又落在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上,可以说高等教育学就是在对其认识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28.
一切写作对象只有六类:人、事、景、物、情、理。散文无所不包,便有了相对应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与议理等六大类散文。本文从创作角度对散文品类的样式美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9.
高深学问是有结构、有系统的深奥的知识集合,是相对闭合又有着开放性的具有一定内核的深层次信息反应。本科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大学高深学问基础理论知识的专业性教育。本科教育专业化与高深学问的有效链接路径是拓宽课程选修面、广泛开展二学位、进行跨学科培养、早建导师联系制。  相似文献   
30.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foot strike patterns on the behaviour of the triceps surae muscle-tendon unit, including the Achilles tendon whose length nearly corresponds to force of the triceps surae, and the medial gastrocnemius muscle (MG) during running. Seven male volunteers ran with forefoot and rearfoot strikes at 10, 14 and 18 km h?1 on a treadmill. The MG fascicle length was measured using ultrasonography. The in vivo length of the curved Achilles tendon was quantified by combining ultrasonography with optical motion capture of reflective markers on the right lower limb and an ultrasound probe. The forefoot strik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ly shorter MG fascicle length at the initial contact, at Achilles tendon peak elongation, and at toe-off, than the rearfoot strike. The Achilles tendon length at initial contact was greater during the forefoot strike than during the rearfoot strike at 18 km h?1, while its peak elong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uring forefoot and rearfoot running.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G, with a shorter length during forefoot running, manages to address demands for a similar peak force of the triceps surae than during rearfoot ru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