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3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ABSTRACT

The paper examin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food‐focused education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988 Education Reform Act. Drawing on data from an ESRC‐funded project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Food and Nutrition in Schools (1993‐4), the paper explores evidence which demonstrates a marginalized and fragmented curriculum for food, and considers its implications. The paper comprises two sections. The first focuses on literature and curriculum documentation available at the start of the research and examines the formal corpus of school knowledge about food. This informs the second section which draws on data collected during case‐studies of four English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s and on what the data tell us about the food curriculu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ransmission in the case‐study schools. Specific examples highlight issues of diversity, ambigu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implementation. Conclusions emphasize the need for greater curriculum coherence in policy and practice and for a reassessment of the fram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food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absence of systematic evaluations, schools continue to replicate rather than challenge the contradictions in understandings about food use which are documented features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42.
新媒体环境下,以互动性、多元化、个性化为特点的新媒体的普遍应用,使得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现代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及思想和心绪的碎片化,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传播以碎片化的方式展现。研究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3.
应用混沌理论对岩石切削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其结果表明,切削破岩是一种不规则、非周期的混沌过程。关联维数就是岩石破碎机理改变的一个灵敏度量,可以有效地识别切削力在动静组合载荷作用下发挥作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44.
基于道路网络分析技术的耕地细碎化测度模型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玉娟  赵宇鸾 《资源科学》2019,41(4):766-774
为了提高耕地细碎化测度结果的准确性,运用GIS网络分析技术改进了测度模型。首先,综述了耕地细碎化的内涵和现有测度方法不足,提出实际道路网络是耕地细碎化程度测定中不可或缺的指标。其次,依据耕地细碎化的内涵,选取基于道路网络的农户地块道路通达性指数、农户地块面积指数、农户地块形状指数3个指标,构建了新的耕地细碎化测度模型。最后,采用新模型对典型村的耕地细碎化程度进行实证分析,证实该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农户到其耕作地块的直线距离与道路网络距离两种距离测度方式下的耕地细碎化差异,表明与道路网络距离相比直线距离低估了耕地细碎化水平。改进的测度模型对深化研究耕地细碎化及其对农业生产投入—产出的影响等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5.
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刘涛  曲福田  金晶  石晓平 《资源科学》2008,30(10):1511-1516
尽管中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数量仍不断减少,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呈减少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选取耕地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产出率两个指标来表示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江苏省南京市274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土地细碎化、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导致农户复种指数的下降,并阻碍了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的提高;转出土地的农户的复种指数和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低于没有转出土地的农户,而转入土地农户的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高于没有转入土地的农户。因此,建议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6.
近些年来,"碎片化"思维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碎片化"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它包含了"去自然化"或者说"去常规化"的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针对教育中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或是现象,通过使用"当下的历史"这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重新审视教育领域中所谓"毋庸置疑"的观念是如何在人们的头脑中历史地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得关于学校运作秩序的知识,进而为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可供参考的选择。  相似文献   
47.
地方市场分割实质是地方政府因地方利益偏好,采取种种行政措施过度干预经济,保护本地企业和市场。地方市场分割在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范围内造就了一些经济制度基础,这些经济制度基础从以下几方面引致了中国的外资需求偏好:助长了地方政府官员通过引进外部资本的晋升激励行为;导致了区域内本土企业缺乏竞争力,提高了外资企业讨价还价能力,使外资企业能够在一个相对于本土企业较高竞争力的层次上进入东道国;强化了地方政府的公司化行为,促使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和竞相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提升了外国企业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48.
运用利奥塔及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对罗斯的最新作品《垂死的肉身》进行分析,尝试揭示出该作品中蕴含的后现代主义社会特点:知识以及知识分子的沦落以及沮丧与焦虑的盛行。作品人物均试图利用肉体放纵来消解精神危机,但他们并未丧失精神的固守,只是以他们的独特方式来表达他们的逃避、愤懑与批判。  相似文献   
49.
当前,历史研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碎片化”,其表现是研究对象和选题的琐碎,其实质是孤立、静止、片面地认识历史,其成因主要是治吏宗旨的迷失。唯物辩证法对于应对历史研究“碎片化”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0.
人本身是破碎的。建立在破碎的这种精神结构上.是我们对人、对生活的本质性的理解。人的心灵以缺失作为自己的表征,而不是以完整作为自己的表征。文学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文学对于人心的进入,对于人心的表达,一定需要一个碎片化的过程。文学所导向的.或文学想进入的是一个朦胧的、未知的、混沌的世界,它充满精神性和形而上的追问。经验和已知当然有可能变成一种共识。但更多的还是以孤立的、个体的状况出现。这个经验未必适合另外一些人。所以说,凡是精神性的东西都是碎片化的,凡是碎片化的东西都是有欠缺的,而碎片化的状态一定是以这种精神性的方式出现。我们所讲的碎片化实际是精神性的碎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