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5篇
教育   622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西部开发法制化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必然选择和基本形式。由于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西部开发必须重视地方法制建设,构建一个符合西部开发需要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2.
在建国初期的当代文坛,当权力话语成为强大的时代共名、并逐渐内化为文学界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时候,权威者的意愿成为文学界主动迎合的目标。"英雄人物",这一令当代中国人情有独钟的形象系列,以其特有的时代内涵成为那个时代文学观念的符号式象征。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从虢字的起源、用途及其虢人的起源等方面,论述了虢人崇尚猛虎的历史渊源。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变化,虢人崇尚猛虎已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4.
中国古代原始宗教崇拜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类型。在《说文解字》的字义体系中保存了大量先民宗教崇拜的文化信息 ,从其中有关文字及其说解 ,可以探究我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渊源 ,印证我国古代宗教崇拜具有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65.
本文根据<左传>、<史记>等对这段历史的记载,以史实为依据,通过对史实的考证,试图对晋文公重耳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揭示一个史诗式的英雄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6.
人与自然的三次对话——浅论诗人生命体验的跋涉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与自然的对称关系中,既有崇敬中的惶惶情愫,也有企图征服的大胆渴望,更有在平衡心境中的超越、契合。西方叙事文学用两千年记录下的人与自然的三次对话,浓缩了西方抒情诗人近二百年间的生命体验。这其中包括:一、自然崇拜情结;二、人与自然的对抗融合;三、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四、中西诗歌的共同指归。  相似文献   
67.
阴阳观念是中国先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懈地观察、体验和思考而逐步形成的,太阳神崇拜、生殖崇拜和巫术筮占活动是阴阳观念诞生的三个基本来源。探讨阴阳观念的起源,有助于深入研究阴阳学说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8.
包拯崇拜是中国古代出现的一种具有广泛社会群众基础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中华民族重道贵德、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包拯崇拜具有生命力的关键;包拯在政治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发展,使包拯崇拜在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性;以包拯为本事的文学作品所贯穿的除暴安良、善恶有报的精神,符合了人们对清平世界的心理需求,使包拯崇拜具有了深远性。  相似文献   
69.
儿童是个哲学家:解读及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一种“爱智慧”的活动,根源于人类的“惊讶”。儿童的本性决定了他们天生是个哲学家,并且不断地在完成着自己的哲学体系。本文以儿童对时间的困惑为例对此命题加以分析、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解儿童、保护儿童的精神萌芽。  相似文献   
70.
彝族被称为火的民族,对火的崇拜贯穿于他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火塘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各种人生仪礼围绕火来举行。他们认为火有善恶之分,善火能给人带来吉祥,恶火会使人遭受灾难。火能驱邪除秽,治病消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