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5篇
教育   622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论满族萨满文化中柳崇拜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满教是满族及其先民信仰的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在萨满祭中,柳崇拜占有重要的地位。柳崇拜产生于满族先民的渔猎化之中,渗透于满族先民生产活动的各层面,丰富了满族化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652.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前,西方传教士怀着极高的宗教热情,期望太平天国领导人允许其传播圣教和宣传福音;定都南京后,西方传教士通过对拜上帝教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认为拜上帝教是有缺点的基督教,必须改正其"错误";1862年1月,以罗孝全悄悄离开南京为标志,西方传教士对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领袖们的劝化开导的图谋宣告失败,转而公开敌视太平天国.西方传教士充当了各资本主义国家探听太平天国情况,镇压太平军的急先锋;此外,传教士纷纷赶赴和悄悄离开南京这一现象,反映了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普同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653.
处乱世中,深感人生寂寥的元好问,违抗世俗,寂寞地坚守个人内心,以上古为理想,并保留一份元气与真诚,希求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确认自己的诗学存在。主张以寂寞真淳之心写忧愤清刚之情,在风格上寻找天然风韵与万古英雄之气的统一,似乎在摆脱以“风骨”为特色的格调论,返回到对诗文豪气的推崇。并系统地首倡“纵横”这一概念。元好问诗学中体现着对宋代文统的脱离,体现着某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体现着雄鸷不平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654.
人类造型艺术的发展缃历了四次重大飞跃,也就形成了艺术的四个不同的造型表现阶段,即原始本能表现阶段,异已崇拜阶段,自我觉醒阶段,自我表现阶段,它们分别具有一些得要而典型的化特征,另外,四个表现阶段又是相互过渡,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655.
由于对水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纳西族产生了水崇拜习俗,并在其生活中影响深远.这种习俗的形成不但与纳西族哲学的形成和独特的地域环境有关,还与纳西族的民族心理有关.纳西族的水崇拜习俗表现了纳西族对水的独特审美感受,同时通过对水这种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的感知和审美,表现出对资源保护,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珍视,最终表现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56.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内部冲突,维持群体关系,倾诉内心痛苦,释放焦虑情绪,表达心中期望的对话渠道。苗疆边墙地区的苗、汉、土家族民众凭借白帝天王崇拜化解内部冲突,整合社会力量,逐渐达到相互间平等对话、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7.
我国教学理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在引进国外教学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食洋不化问题。政治干扰教学理论建设最严重的表现是政治取代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彻底附庸于政治 ,政治盲从不仅阻滞了教学理论的发展 ,而且也意味着教学理论研究者职能和人格的丧失 ;方法崇拜造成教学理论研究上的偏差 ;科学意识淡薄 ,回避教学现实存在的问题 ,闭门造车。为此 ,教学理论界需要加强对教学理论研究的评价、规范和引导 ,形成相应的“信念和约定”  相似文献   
658.
陇东岁时习俗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习俗,而是人类早期的观念、信仰、仪式等诸种文化因素的积淀物,我们可以透过这种习俗看到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神灵的崇拜以及他们用以与自然作斗争的仪式与禁忌。  相似文献   
659.
中华礼仪起源于古人的敬神祭祖、婚丧嫁娶等民情风俗,形成于一夫一妻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阶段,是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的产物,体现先民追求生活幸福、家庭和美、社会安宁的质朴愿望以及推崇天地人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60.
周恩来早期的用世思想包括:以天下为已任的志士仁人思想,做造时势英雄的思想,以及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公仆思想。其中,公仆思想是其早期用世思想的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