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反语越来越得到当代语用学的关注,对它的认识也从传统的修辞角度转向认知和语用角度。简要地概括分析了反语的一些语用特征,既有它的基本特征:不匹配性和逆期待性等,也有其他的一些语用特征,如:回应解释性、隐性展示性等。  相似文献   
52.
《聊斋志异.恒娘》篇展现了妻妾之间为了固宠专房进行的较量。这种较量虽在战略战术上可圈可点,但却是女子依附人格的折射,是女子地位低下的产物,胜利者其实也是失败者。小说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反讽。  相似文献   
53.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一代宗师,其小品散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或针砭时弊风情,或揭露人性弱点,或抒发生活感悟,或体察世态人生,诙谐幽默中展示着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这种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梁实秋先生的出身、经历、文学观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郑玄《周礼注》比、兴观念产生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玄对比、兴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在《毛诗传笺》中以“喻”释“兴” ,“兴”可美也可刺 ;而在《周礼注》中却以美刺区别比、兴。郑玄为什么会以美刺区别比、兴 ?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 ,逻辑混乱 ,观念不清。两汉时期的学者在观念上尚未将用《诗》方法与表现方法区别开 ,故难免产生认识上的混乱。其二 ,解释角度不同。当时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比、兴加以解说 ,郑玄《周礼注》侧重从用《诗》方法、政教功能角度解说。其三 ,最直接的原因是郑玄随文释义  相似文献   
55.
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伦·坡对世界文学的贡献来自他使用的分析方法。真正显示才能的是爱伦·坡对于人物心理的剖示。在坡的犯罪、复仇等恐怖小说中 ,坡深入到人的变态心理和下意识的领域里 ,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丧失正常理智和意识的畸形人的画廊。象征手法是短篇小说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坡在其短篇小说中大量地、娴熟地使用了象征手法。他没有停留在其表面意义上 ,而是赋予其更复杂、更深、更多样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初英国女性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作品中反讽的运用在人物刻画和主题烘托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将言语行为理论运用于分析作品中反讽言语行为,能更加清晰地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同时也充分论证了文学作品中反讽性言语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到阐释。  相似文献   
57.
58.
曹玉琴 《海外英语》2014,(7):161-162
By reading the short story The Story of An Hour written by Kate Chopin, we tried to probe the story better by analyzing five characters, plots of the story and rhetorical devices, such as irony and symbolism. With originality and profound meanings, the novel about the small theme of family life had a wide variety of soci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59.
文章以奥斯丁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陈亭初的公文体获奖微型小说《提升报告》为文本,从宏观言语行为的角度即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层面分析该文本的语言特色即在形式和情节方面所产生的反讽效果并研究其所产生的言后取效。  相似文献   
60.
《风雅颂》中农民出身的主人公杨科进城后处处碰壁,其身份变得非常混乱模糊,随之而来的身份分裂、身份焦虑始终伴随着他。他之所以陷入困境、走向堕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因农民出身造成的自卑,也与他内在持守不坚定及在向外求同时屡屡受挫的外在环境有关。作者试图通过杨科来表达包括自己在内的,所谓农民知识分子进而包括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在当代社会所遭遇的现实困境、身份焦虑及内心迷惘,并表达了对城市和乡村的双重批判。作者在批判时采用了互文性反讽、荒诞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